“珠玉在前,瓦石難當。”李恩淡淡說道。
他自然是無條件支持李講的,更何況還是《長恨歌》這樣無可挑剔的作品。
事實上何止是他?
許多人看向扶瑤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憐憫的意味。
原因很簡單,正如李恩說的那般,李講這么好的作品擺在面前,扶瑤卻與他思路相撞。
這簡直就是倒霉透頂了,完全就是以卵擊石。
人們輕輕搖頭,仿佛已經看到了扶瑤的結局。
赤千古立在人群中,冰冷的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尋著聲音輕聲詢問彈琵琶的是誰?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不語。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用懷里抱著的琵琶半遮著臉面。
她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還沒彈成曲調就先有了感情。
————
聽到這里,許多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的點頭。
即便是林晏、沈妍這些與李講親近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扶瑤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
哪怕只是寥寥幾句,也將當時的場景,還有樂姬那羞澀的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
叫眾人仿佛成為了當時賓客中的一員般,置身其中。
但李恩還是不愿承認扶瑤,于是哼哼鼻子道,“也算不錯,有可取之處,不過立意太低,與《長恨歌》相差甚遠。”
眾人默然,無法反駁。
因為從目前來看,扶瑤所敘述的,僅僅只是自己過往的一段經歷。
這樣的故事,怎么能與楊玉環與漢皇那樣蕩氣回腸,跌宕起伏的凄美愛情相提并論呢?
一些人認為,《琵琶行》雖好,恐怕最多也就鎮國了。
赤千古兩只眼睛像是含著火焰,惡狠狠地瞪了李恩一眼,帶著強烈的警告。
李講只好微微側頭,李恩頓時縮了縮脖子,不再言語。
赤千古繼續朗誦。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在此之前,人們多多少少,還是瞧不上扶瑤這篇作品的,畢竟立意太低,只是覺得語句清新,所以才有興致聽下去。
可從這里開始,一切都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金黃色的慶云,從赤千古手中的畫卷蒸騰而起,一段樂聲,時而急促沉重,如霹靂弦驚,暴風驟雨。
時而細促輕幽,如夜深人靜,竊竊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交錯更替,此起彼伏,就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顆顆的掉落在玉盤之上。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這一段就是描寫樂姬技藝之高超了。
原本眾人是絕沒有機會欣賞的,但是萬萬沒想到,扶瑤的文筆竟然精練到一種高深莫測的地步,幾近道境。
無形的力量擴散出去,所有人都聽到了那樂聲,聽得如癡如醉,物我兩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