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王所說之事,皆為真事?”
平山王回道:
“是。”
他沒有再為自已辯解分毫。
階上圣賢并未因為平山王是齊國王族就對其有絲毫偏袒,慨然道:
“這么講的話,風城這樁慘案,還真有你一半「功勞」。”
“前圣之盟有約,不可廢棄,爾等不管有何理由,皆因私事而壞合約,視人命為芥,風城那場滔天大火,今日總該有個說法。”
“你們……誰先表態?”
被稱之為「尹圣」的人此時此刻發話,下達了最后通牒,他在黃金臺上擁有著絕對的權力,即便諸如趙王,平山王等這樣尊貴的存在,也不敢以「本王」自稱,面對這名自參天殿走出的圣賢,他們就仿佛尋常百姓一般卑微。
瓢潑雨中,平山王沒去看趙王,也沒去看齊王,反倒是朝著院長這頭看了一眼,但他又并非真的在看院長,而是與聞潮生那復雜的目光交接在了一起。
聞潮生兩世為人,天生似乎心思聰慧,但此時此刻,他也讀不懂平山王這雨中狼狽的一瞥。
里面藏了太多的遺憾,太多的疑問,太多的不釋然。
他只知道一件事,那便是平山王要死了。
后者似乎已經提前無數次預見過這樣的結局,于是當這個結局真正來臨的時候,他表現得遠遠要比想象中平靜。
在眾目相視之下,平山王端起了酒杯,里面已經灌滿了從天而落的雨水。
那是圣賢的問責與審判。
他起身,來到了篝火面前,轉頭面向了階上圣賢,舉著酒杯長鞠一躬,與雨中朗聲道:
“齊國平山王因風城一事,剛愎自用,由一已私欲而亂國家大事,致使風城被屠,埋骨無數,數十萬家庭流離失所,我自知罪大惡極,不可饒恕,而今,向尹圣與參天殿內諸圣請死!”
「尹圣」身于雨間,或是看了平山王一眼,或是沒有看,眾人皆不知,亦不能窺其喜怒,只是見他微微抬手,說了一個字:
“準。”
平山王仰頭將杯中的雨水一飲而盡,接著,濕漉漉的身子竟燃起了熊熊烈火!
這烈火頃刻之間便燒干了平山王身上的雨水,接著,又讓他在眾人的眼前被活活燒成了灰燼。
這一幕,對于黃金臺上的所有人,尤其是齊國王族,沖擊自是無比巨大,他們難以想象,曾經那個權傾朝野十多年,在齊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平山王,就這樣死在了他們的面前,甚至連尸體都沒有留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