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錦秀已與法慧說明了利害,并非是他在無理取鬧。
他此來并非是為了私事,而是事關整個偌大陳國的國事,法慧阻止他的后果便是導致陳王可能做出錯誤的抉擇,從而讓整個陳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危機!
“你無心加害陳國,陳國卻因你而滅亡,屆時社稷崩塌,百姓流離,處處尸山遍野,民不聊生,這等天大的因果,你擔不擔得住?”
陳錦秀字字如雷,說得法慧沉默不已,青燈大師卻是沒有發話,這件事情與法慧有關,他尊重自已的愛徒,便讓他自已來做決定。
權衡利弊之后,法慧終是在紅梅前輕輕嘆了口氣。
“太子請在院中稍候,我且先上山與聞施主見見,將此事說與他聽些。”
陳錦秀見法慧退步,也暗自松了口氣。
他與法慧相識其實有不少年頭了,并非他今日刻意要讓法慧難堪,而是齊王給予他與陳王的那封信上所述內容實在越看越是心驚,越想越是背涼,江月侯代表的是整個燕國,也變相沾了些趙國的意思在里面,如今燕、齊、趙三國之間大勢洶洶,暗流涌動,皆在等待逼迫著他陳國做出最后的回應,設身處地,他如今不敢想自已的父親面臨著怎樣的壓力。
偌大陳國,萬億之數,皆系于他的一念之間。
稍有差池,可能萬劫不復。
走前,陳錦秀囑咐法慧道:
“不要將我的身份告訴他。”
法慧應下,前往了翠竹峰,在那座涼亭中見到了盤坐于地的聞潮生,后者感應到了亭中出現了第二人,于和煦的微風中睜開雙眸,對著法慧頷首道:
“多謝。”
法慧沉默未回,聞潮生便見他有心事,說道:
“山下的那名「客人」要來見我?”
法慧一怔,隨后道:
“慈心已與你說過了么?”
聞潮生回道:
“未曾細講,提過一嘴。”
法慧淺淺一嘆:
“聞施主慧心通明,山下的那位客人有十分重要的事,小僧先前承應過聞施主,這七日讓施主能夠安心明悟,而今只怕要食言了。”
聞潮生緩緩起身,手指越過酒壇,倒了一杯淡茶給自已。
“叫我潮生就行,我也沒有布施你們什么,你我相識于齊國,而今又愿意傳道救治阿水,也算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