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牧場整體的環境就變得尤為重要,錢良介紹道:“目前我們所采用的畜牧方式一部分是野外放養,另外一部分則是在牛欄中固定養殖。
我們目前也還在嘗試兩種養牛方式哪種的更為健康以及長久,通過不同數據比對,將養殖方式不同帶來的結果不同進行匯總。
這樣一方面是完善了我們的數據,對于未來不同養殖環境所帶來的牛奶區別有一個很好的參考,另外一方面則是多元化嘗試。
傳統的畜牧業當中規范化很少被提及,我們一期牧場采用的也是國外先進的設施和理念,將奶牛的污穢進行高密度的處理。
這樣一來將會通過傳輸管道運送到后方已經建設并且完善好的容污池當中,通過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將這些奶牛的污穢之物進行二次發酵,同時進行處理。”
很多人覺得污穢之物就應該徹底無害化處理了,但其實無論是什么生物的,那都是有作用的。
牛的更不用提了,這在新省或者畜牧業大省那都是作為原料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陳斌微微點頭,隨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對著錢良還有方洋問道:“既然可以生產有機化肥,那么是否可以用在后面我們的鹽堿地上?
有一部分鹽堿地是打算做成那個牧草種植的吧,到時候是否可以試試?
另外我想問一下,有機牛奶要怎么才能弄出來?”
有機這個概念雖然是國外的人提出來的,而國內對這個的研究其實現在還處于一個初期階段,而且陳斌也清楚,未來的有機概念其實算比較火熱的。
這個玩法下面,很多普通人都在盲目的追求有機這個概念產品,確實,有機他去除了很多可能存在的激素以及普通話費的影響。
“陳總,想要做到有機首先就是要看是雙有機還是單有機,雖然看上去只是差了一個,但是標準更為嚴格,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
即在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并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
一個就是有機生產認證,還一個就是有機加工認證。”
兩個認證其實沒一個容易的,無論是生產還是加工,其實要求都高得離譜。
陳斌聽的微微點頭,其實所謂的雙有機就是指的全鏈路必須要符合有機標準,這加工端口可能好解決一些,畢竟打不了無人操作。
但是生產端口那可是和吃、喝以及各種接觸環境那是無法保障的,這其實就存在不少問題。
所以國內很多時候往往都是單認證,真正能拿到雙認證的沒有。
陳斌不太清楚這里面的事,但是聽著錢良說的有那么點道理,想了想說道:“可以嘗試去做,對于投入集團可以放寬資金比例。
但是同樣的,任何資金都是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直接浪費了,國外有好的案例我們就去學習好的案例,實在不行你把團隊和工程師給我挖過來也可以。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能給我挖過來,只要能行,到時候我們的企業不就更好了?”
目光要放長遠一些,如果解決不了自己的技術,那就將對方的技術人員給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