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過橋資金自古以來就有。
華夏在這方面玩的那叫一個6,其實很多人買房用的錢,大部分也都是從外面用過橋資金弄過來的,好比如首付款或者是全款。
直接一次性拿下,然后通過抵押的形式,將資金重新拿回來,而抵押的年利率遠比買房的要低,因為你可以走jyd。
當然,不提倡甚至是拒絕這方面,畢竟涉嫌資金外流。
但現實確實有人走這樣的方式拿了不少錢,省下的利息,可比找這種過橋資金多的多多了,雖然一般這種貸款還款時間都比較短,5年左右。
但是普遍銀行都有政策,那就是無本續貸,到時候走點流水,完全可以重新續,實在不行,在找機構幫助。
可以說做一行,吃一行。
沈靜現在要做的,無外乎就是當這種角色。
因為馬斯克的經營貸,完全可以通過關系增加點難度,這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難,而過橋資金的手續費抽的點雖然一次性不會太高,可是你抵不住金額在這!
而且完全可以通過他們自己持有的金融公司放貸,然后通過和馬斯克的欠條,去找銀行貸款,因為這些都是應收賬款。
不走貸款,也可以走債券的形式。
國內那么多金融公司,想要做這個,太容易了!
巨額的財富擺在這,沈靜心中自然有想法,沒想法的人那確實腦子不好使,可是有想法,如何實現,又成了一個比較麻煩的事。
別的不說,特斯拉是否能落戶華夏,他們無法保障,而馬斯克也無法保障,雖然馬斯克掌控了整個特斯拉集團,可是不能否認的是,他背后還有其他資本。
如果其他資本拒絕或者投票,最終董事會否決了馬斯克的提議,那一切都白搭。
這里面需要做努力的可不單單是沈靜他們,而是馬斯克能不能搞定特斯拉的董事會。
再者,沈靜他們努力有啥用,特斯拉這樣的大型項目,是否能落地還是要看上面領導的,這可不是你隨隨便便來個注冊公司就好了的事。
“我覺得沒問題,領導層面我不太清楚他們的考量是如何。
但如果能將風險把控住,核心還是在于特斯拉的到來是否能夠將產業提升,讓華夏成為造車的大國!
眾所周知,以前歐美那邊以精工業聞名,而我們呢,無外乎是大宗商品。
人家出口一個發動機,夠我們賣多少的拖鞋、衣服了?
而這些年,伴隨著制造業的提升,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的大宗商品出口額比例在下降,而精工業則在提升,從數據上來看,我們的優勢很足。
而特斯拉他有的技術非常不一般,我們如果能讓他實現完全國產化,即華夏生產,那么即便是核心技術依然保留在他們手上,但是整個框架體系我們能夠參考和模仿了,到時候通過我們自己的手段和技術,發展成屬于我們自己國家的工業體系。
這樣一來,引進了他們,改變了我們。
利大于弊,而且說一千道一萬,能帶來的就業機會完全不在話下,更何況,他們還能讓產業上下游換發新春。”
陳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綜上所看,整個事情確實利大于弊,甚至短時間內的弊端也幾乎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