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放下心來,也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頓時也有些無語。
筆店那位老板,對熟人很是豪爽,開的價格基本是底價。
既然是清娃帶去的顧客,他給的價格肯定是熟人優惠價,這種情況下,李氏還要講價,這不是讓老板虧本賣么。
她有些后悔,不該讓清娃跟著李氏去的,李氏這樣做,損的是他們家的人情,若老板氣不過,可能以后都不會給他們家優惠價了。
但事已至此,也無他法,只能下次去時說些好話,希望能挽回一二。
第二天一大早,宋二叔就帶著宋元,提著束脩六禮去梧桐村社學拜師了。
不過半個時辰他就回來了,但未見宋元的身影,宋英有些奇怪,“二叔,小弟呢?”
李氏也望了過來,等著宋二叔的回答。
宋二叔露出笑容:“那小子,拜完師就急吼吼的要念書,王先生很高興,當場就領著他去課堂學習了。”
宋英:“……”
我忽悠、呸,勸說的夠勁兒這么大么!
“看來我們元娃還真是讀書的料。”李氏欣慰至極,轉而對吩咐宋英,“中午早點回來,煮好飯就去接你小弟回來。”
雖然一天要來回接送四趟,挺麻煩的,但想到自己認字能過明路,宋英就欣然應了。
一旁的宋天酸得不行:“嘁,他讀個書喲,跟伺候祖宗似的,一家人忙撲爬跟頭,我當初也是這么大入學,也沒見你們接送我呀。”
李氏今兒心情很好,調侃道:“這得怪你娘,誰讓她把你生那么早,你姐姐那時也才七歲,還要帶你小弟,哪有空去接送你。”
“她不行,你和娘也不行么?”宋天嘴邊撅的老高,“奶奶你分明就是偏心。”
李氏沒好氣:“你娃要是書讀得好,就是讓老子天天雇轎子去接送,老子也愿意,你得不得行嘛?
說一聲,老子現在就去城里買束脩,明天就送你娃去學堂!”
宋天就不說話了,他一看到書本就頭疼,好不容易才擺脫讀書,怎么可能再去學堂,那跟關在牛圈里沒什么區別。
今兒是頭一天,宋英估摸著時間,早早回家煮飯,將水燒開后,再略煮一會兒,她加了些柴進灶膛里,就出門去接宋元了。
路過東升山時,看見一叢刺泡成熟了,她便摘了些,用樹葉包好。
她到時,社學已經放學,不少學童已經離去,看見她,宋元撅著嘴:“姐姐,你怎么才來,我等很久了。”
“喏,給你摘刺泡呢。”
宋元一下眉開眼笑,喜滋滋接過刺泡吃起來。
“今兒學的怎么樣?”宋英詢問。
宋元塞了把刺泡進嘴里,口齒不清道:“先生教了穿衣說話的禮儀,還沒教我認字。”
學是《童蒙須知》呀,宋英心中有數了,想起社學的教學計劃,不免有點著急。
《童蒙須知》、《小學》主要是教日常行為禮儀,以及讀書的道理,教習認字,主要還是三百千千。
也不知宋元要多久,才能學完《童蒙須知》和《小學》。
思緒間,她忽而聽到袁清的聲音,“來接你弟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