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一臉茫然,半晌遲疑開口:“吳銘志?”
“對對對,就是吳銘志吳公子。”丫鬟們忙不迭應聲。
宋英遲疑:“……算是吧。”
昨晚分為兩大陣營,一是閔地的五位秀才,二就是清水縣的讀書人,最后袁清戰勝了林文才,也算是申永輝贏了吳銘志吧。
眾丫鬟高興不已,仿佛贏了吳銘志的是她們一樣。
想起比試中,申永輝與吳銘志的針對相對,宋英心念一動,問道:“那位吳銘志吳公子什么來頭,與咱們申府有什么恩怨嗎?”
“宋英姐姐你沒在京城待過,不知道吳府的人有多討厭,咱們老太爺因服喪辭官回鄉,不能入閣,便宜了吳尚書,他家的下人逢人就炫耀,說我們老爺是兩腳書櫥,不如他們老爺。
真是的,當年我們老太爺可是狀元、是文魁,吳尚書給他提鞋都不配!”
宋英敏銳地捕捉到一個詞,“兩腳書櫥?這是什么說法?”
昨晚比試時,吳銘志也曾罵清水縣的人是兩腳書櫥。
小綠搖頭,也不知道這個罵人的話具體是什么意思,“總歸是罵人的話。”
宋英心道,你連意思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篤定是罵人的話,還生那么大的氣,她有些好笑。
這時,方媽媽出來了,聞言解釋道:“這是罵讀書人不思學習制藝寫文,投機取巧背《文府》,以期在考試中蒙題,剿襲前人文章。
這事說來是我們兩府的舊恩怨,當初老太爺會試時,遇到一篇曾經背過的截搭題,寫了下來,后來這事被同屆的其他考生知曉了,特別是那些落第的,便私下辱罵我們老太爺是兩腳書櫥。
后來殿試,老太爺當堂作文,文章一氣呵成,文采斐然,令陛下稱贊,當堂點作狀元,之前兩腳書櫥的罵語不攻自破,只有吳尚書依舊耿耿于懷。
他在會試時是第二名,名次遠在我們老太爺之上,本以為前三甲十拿九穩,不想最后的殿試里,卻被我們老太爺擠下了一甲。”
宋英聽的很無語,如果事情真如方媽媽所言,那這位吳尚書真是太小心眼了,又沒有規定說考試的時候遇到背過的題不能抄。
這么一件小事情都輸不起,至今都拿出來念叨,心胸真狹隘。
有這樣想法的,不止她一人,年輕丫鬟只知道申府與吳府是仇敵,敵視了對方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知道兩府恩怨的最初由來,均紛紛鄙視起吳尚書的心胸。
大家聲討得正起勁兒,一個不速之客走進了院子。
大伙兒瞬間安靜下來,不敢再隨便說話,方媽媽吸了口氣,堆起笑臉迎了上去:“姨娘來取飯呢,今兒想吃什么?”
聽著這話,宋英有些錯愕,所以這么久了,順安縣主還是沒有給蓮姨娘撥服侍的丫鬟?現在她都是自己來取飯?
蓮姨娘對自己破壞了院內的熱鬧絲毫不在意,冷冷道:“飯先不急,給我一盆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