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年元宵燈會后,梧桐村的女孩與杏花村的女孩偶爾也會來往,關系比之以前更好些。
宋英覺得在她們面前感慨,有點顯擺的意味,解釋道:“我們就說說,也沒有對現狀不滿。”
正說著,袁老爹拿了鞭炮出來,宋英等人趕緊避開。
伴隨著噼里啪啦的響聲,又有不少附近村子的人聞聲趕來,連在山上干活的李氏等人都來了,一時間,袁家熱鬧非凡。
袁家煮了紅糖雞蛋,請幾個報錄人吃,李氏等各村老人也分到了一碗。
“里長,你怎么來了?”有人驚呼一聲,忙扭頭喊,“陶嬸子、袁大伯,里長來了!”
眾人看去,只見清化里里長右手提著酒壇子,左手提著一條豬肉走來。
陶氏與丈夫迎了出來,笑瞇了眼睛,“里長,可真是稀客,快請快請!”
里長朗聲大笑:“咱們清化里出了文曲星,我怎么能不上門道賀呢?這是縣里陳記的酒,烈得很,提來給你們賀喜了!”
說著,他將酒壇子與豬肉遞過去。
陶氏推辭道:“可使不得,里長你能來,就是我們家的榮幸了,哪能要你的酒!”
袁清爹顯然不太會應付這種場合,只一味附和陶氏的話。
以往他這副樣子,村民們難免會背后說幾句不擔事、死讀書不通人情的閑話,今日卻只有羨慕的份。
里長將肉塞給陶氏,拍著酒壇子道:“什么榮幸不榮幸的,以后我們清化里,可就要指望你家袁清了!”
陶氏笑得眼睛只剩一條縫,“我們清娃平日里多虧了里長和鄉鄰們照顧,應該的。”
說著,陶氏就讓兒子引著里長去見自己丈夫,由自己丈夫作陪,她則繼續招呼其他人。
時間點點過去,看夠了熱鬧,宋英拉了拉羅雁行:“餓了,我們回去吧。”
“你奶奶他們還沒走呢,回去你自己做飯先吃呀?今兒可是端午。”
端午的飯菜,自然得等一家人到齊了才能開動。
宋英揉了揉肚子,“我不是買了包子回來么,我先墊一墊。我看今兒的午飯怕是要隨便湊合一下了。”
李氏與宋二叔已經吃了紅糖雞蛋,午飯吃不了多少,宋天宋元兩個厚臉皮的,已經在里面蹭了不少吃的。
這種情況下,中午的飯自然是隨便湊合一下,等晚上再弄好飯好菜。
“那我們明日再回城里嗎?”
“不,還是下午回去吧,我回來又不是為了那一頓飯。”宋英果斷拒絕,在家里免不了要吵,能少待就少待。
正要走,周南星忽而發現了人,“誒,那是誰?”
幾人望過去,對面田埂上,出現一個穿著墨藍細棉布衣裳的中年男子,隨著他走近,幾人才發現,在他身后還跟著兩個差役打扮的人。
羅雁行奇怪道:“怎么又有差役前來,報錄人不是還在袁家嗎?”
“那是縣衙的張師爺。”宋英認出了對方。
一個梧桐村的女孩聞言,趕緊往里面跑:“陶奶奶,張師爺來了!”
“師爺?!哎喲,師爺都來了!”村民們驚訝得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