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番推辭之后,李氏見她態度堅決,想了想又道:“我看不如這樣,你家辦幾桌筵席,我們大伙來吃席熱鬧熱鬧。”
既然是吃席,自然得送禮金,錢也送了,席也吃了,也拉近雙方的關系。
陶氏遺憾地再次拒絕:“清娃只是成了童生,沒有功名,仍是個白身,這會兒就心急火燎地辦席像什么樣,等他中了秀才,一定好好請各位來熱鬧。”
李氏撫掌而笑,“這法子好,就等清娃中秀才再辦,你家清娃書念得那么好,肯定能取中!”
其余村民亦是附和,又夸起袁清來。
這些話陶氏很愛聽,笑得滿臉褶子:“希望如此吧,這院試的考生雖比縣試府試少很多,卻不是那么好考的。
縣試府試的考生基本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可這院試的考生,四五十歲、甚至七老八十的老童生都有。”
大部分村民家中都未有正經的讀書人,聞言很是吃驚,“七老八十?黃土都埋到脖頸了,考中了秀才也沒什么用吧?”
陶氏點頭:“可不是么,真不知這些讀書人怎么想的。”
眾人驚訝一陣,一人又道:“這更不用擔心了,讀了那么多年的書,還考不中秀才,要么沒那個命,要么書念得不好。
你家清娃一臉福相,小小年紀又能考中頭名,可見書也念得好,肯定能考中……”
屋外很熱鬧,反而是里面的村民在張師爺進去后拘謹起來,沒有那么熱鬧了。
袁清領著張師爺到了主桌上席坐下,由里長、幾個村的村長,以及王先生陪著說話。
不遠處的宋天見了,心思熱絡起來,拎起茶壺殷勤地過去添茶。
可惜,他晃了好幾次,張師爺都沒有認出他是衙門的幫閑,也沒有搭話的意思,讓宋天好不氣郁。
張師爺與袁清沒有私人交情,略坐了一陣,喝了幾口茶,意思意思吃了幾口紅糖雞蛋,就起身告辭。
報錄人見此,忙說要一同離開,于是院內眾人送他們出來。
這時,宋英與羅雁行幾個打算回去,已經走到了旁邊的田埂上。
張師爺猛地瞧見一張熟悉的面孔,當下驚呼:“誒,小宋大夫!”
他撇下眾人小跑著過去,笑道:“哎喲,怎么這么巧,在這遇見你!我正說得空去醫館找你呢!”
他的舉動,驚呆了一眾村民,完全沒想到他們眼里高高在上的張師爺,會認識宋英,對她的態度還如此親切熱絡,比對袁清都更甚!
一人驚訝問道:“張師爺,您認識她?”
張師爺使勁兒點頭,“這是回春堂的小神醫,你別看她年紀小,醫術厲害著呢!
前段時間我得了、呃,很罕見的病,看了好幾個大夫都治不好,連馬大夫都不行,沒想到她給治好了!
還有順慶府的何三夫人,她的病幾十年了,一直沒有起色,也是她給治好的!”
宋英被他夸得很心虛,特別是他話里話外說她比馬大夫厲害,她忙道:“碰巧而已,沒有那么厲害啦,我的醫術比師叔差遠了。
還有,你不用介紹我,我是隔壁村的,他們都認識我。”
以前因為孤女的身世,她就聲名遠播,后來成了少見的女大夫,十里八村基本都認識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