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他又擔心自己猜錯了,小心試探道:“忠虎叔家不是也有牛么,怎么去宋家借?”
他娘方氏也道:“是啊娘,借忠虎叔家的牛車,咱們從村里就能坐著出發,少走一截路,回來還也方便。”
“今兒咱們買的東西多,他家那頭老牛拉不動。”
方氏恍然,“還是娘想得周到。”
沒有從陶氏嘴里聽到確切的話,袁清暗暗著急。
陶氏瞅著孫子這毛頭小子的做派,又是暗暗嘆氣,“我總得先探探宋家的口風。”
“什么口風?”袁傳芳看看妻子,又看看孫子,“清娃,昨晚你究竟跟你奶奶說什么了?”
沒等袁清回答,陶氏就開口,語氣很是云淡風輕,“還能說什么,他這個年紀,也該成親了。”
說完,又繼續對袁清道:“宋英現在也是個香餑餑,她家同不同意還不一定,你心急有什么用,先探探宋家口風,同意咱就請媒人上門。”
“什么?”袁傳芳驚呆了。
方氏與丈夫袁誠也是不可置信,袁誠道:“娘,不是說等清娃中了進士后……”
兩刻鐘后,陶氏背著手,在早起鄉鄰們的道喜聲中,翻過東升山,到了杏花村。
一路上,杏花村的人見了,免不了詢問幾句,陶氏笑著說找宋家借牛車,又邀請對方明兒去家里吃席,應對得很自然,一點沒讓人看出她來另有意圖。
李氏對外一向熱心得很,更何況袁家剛出了個秀才,別說借牛了,這會兒他家就是來借錢,她也樂意。
她忙讓楊氏去牽牛,又拉著陶氏的手,感慨萬千:“陶妹子你也算是熬出來了,以后再也不用交夏稅秋糧嘍。”
以前每逢交稅,這附近的村子,哪家不羨慕他們老宋家,別人都得堆得冒尖,他們只需裝滿斛子即可。
這以后,大伙兒的羨慕對象要改成袁家了!
一想到這個最確切的好處,陶氏的嘴角怎么也壓不住。
她笑瞇瞇:“你家元娃也是讀書人,等他考中秀才,你家也能免役免糧,況且,你家還有個官呢。”
提及兩個孫子,李氏也很自豪,嘴上卻是謙虛:“他算個什么官喲,就是一謄抄公。”
“李大姐你這話就招人恨了,這‘謄抄公’別人求都求不到,還是你家英娃有出息,幾句話就給弟弟謀到了差事。”
李氏的笑容淡了幾分,雖然這是事實,但她寄予厚望的孫子比不上孫女,要靠著孫女才能得好,讓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孫女順從可心也就罷了,偏偏是個愛計較的,一張嘴完全不饒人,但凡為家里做了點事,就嚷得十里八村都知道。
陶氏像是沒看到李氏笑容的勉強,繼續道:“你家英娃多大了?是今年及笄吧?”
李氏壓下心里那點膈應,笑著點頭,“是,她冬月的生辰。”
陶氏露出感慨的神情:“時間過得真快呀,想當初她娘死的時候,我們都以為這娃兒是活不成了。
沒想到一轉眼就成大姑娘了,還會那么厲害的醫術,前兒我去城里賣蛋的時候,隔壁賣野兔的大姐聽說我是清化里的,一直跟我說她,說她能起死回生,觀音菩薩身邊的玉女轉世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