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其樂融融的祥和只維持了一段時間。
飯后,宋英坐在院子里曬太陽,楊氏端了盤瓜子仁過來,在她身邊坐下:“英娃,我有件事要跟你說。”
宋英揚了揚眉,有些意外,楊氏基本沒有這樣直接找她說過,還是這樣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
便是為著宋天宋元的前程想讓她出力,也是通過奶奶李氏之口,她只從旁敲敲邊鼓。
“您說。”
楊氏一邊將瓜子遞給她,一邊語重心長道:“之前你及笄的時候我就想說了,林大夫待你好,你也要感恩才是,那么貴重的玉佩,怎么能就那樣收下了?
都不知道推辭一下,傳出去,外人該說咱們宋家的女孩貪婪。”
這套人情世故,宋英打小聽到大,現在完全不想聽,她反問:“你的意思是,我應該假意推辭一下再收,還是干脆拒絕到底?”
楊氏的表情僵硬了一下,“太貴重了,我們還不起,自然是能拒絕就盡力拒絕。”
‘盡力拒絕’說到底還是舍不得真正的拒絕。
宋英笑了下,“沒關系,再貴重的東西我也還得起。”
楊氏語塞了下,換了個思路道:“我知道你現在出息了,瞧不上我和你奶奶教給你的道理,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東西,自有它的智慧。
這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也得維持著,不能一味只讓一方付出,這樣是長久不了的。”
這一套道理聽著是那么回事,可不知為何,宋英打心底里就厭煩,她從小就聽李氏楊氏這樣說,也這樣做了,可是并沒有什么用。
李氏楊氏只會認為她的感激是理所應當的,只會認為她做的一切都不足以償還他們的恩情,這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道理,帶給她的是傷痛、是卑微,是恩情永遠都償還不了的巨大壓力。
反而是她與師父相處最是舒心,師父送她的東西是心意,她歡歡喜喜地接受就是;她送給師父的東西,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無論貴賤,師父亦是開開心心的接受,不會覺得她是償還恩情,不會衡量能不能付出與得到的價值是否相等。
她吸了口氣,盯著楊氏的眼睛道:“你們不是說師父待我如母親一般么,母親送給自己女兒玉佩,女兒需要感恩戴德嗎?”
“這就是那么一說,到底不是母親,怎么能一樣呢?”楊氏皺眉,覺得宋英真是越大越沒有自知之明。
“哦~二嬸以前說待我如親生女兒,也是說說而已嗎?”
楊氏語塞了下,慌忙解釋:“我是你二嬸,一家人,自然與外人不一樣。”
宋英不想聽她的陳詞濫調,“在我心里,師父就是家人,她真正將我當女兒養,我也打心底里認她為母親,她教我養我,我孝她敬她,這就是我們師徒之間的相處方式,太過感恩戴德,反而顯得生疏,傷了我們之間的情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