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下,宋元又道:“不過有一件事情我一直不太明白。
在我們入學行拜師之禮后,賀先生問我們為何而讀書,有位同窗答‘但求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賀先生一下就變了臉色,不過也沒有多說,我不明白這句話有何不妥?”
賀先生便是書院的講郎賀光,也是那日負責考校宋元等孩子的人,當初袁清的四書,也是由他教導的。
“我們書院承襲儒家道統,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周敦頤)、洛(二程)、關(張載)、閩(朱熹)之學不講。
賀先生不悅,是因這句話雖出自《孟子》,卻被陽明先生借去作了心學的筏子,他在《傳習錄》中講‘致良知’時,還特意將《孟子》窮達章與《大學》格物連在一處。
如今王學在民間盛行,這句話對理學大家們來說,就顯得有些膈應了。不過也不能說錯,畢竟此語出自《孟子》,也是孔孟之道。”
“原來是這樣。”宋元恍然大悟。
宋天啟蒙課程都未學完,自然分不清什么濂學、洛學、關學,但他還是抓住了關鍵,“就是屁股沒擺正位置對不對。”
袁清:“……”
宋元:“……”
袁清清了清嗓子,又道:“《孟子》一書,你讀的時候須得格外留心。當初國朝初立,太祖皇帝命人將《孟子》一書刪削掉將近三成,高祖時逐漸恢復原書,正統年間才徹底廢止《節文》。”
“孟子不是亞圣么,太祖皇帝為何要這么做?”宋元驚呆,又很好奇地問,“哪些內容被刪去過?”
“《盡心》下篇中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離婁》下篇中的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梁惠王》下篇中的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袁清列舉了幾個,就不再贅述,宋元還是一下抓住了關鍵,“都是可能會威脅皇權的言論。”
袁清點頭,又道:“雖如今不是太祖時期,對這些言論不會深究,但陽明先生將很多《孟子》一書的內容,化為心學主張,你讀書寫文時,有關《孟子》一書的內容,得格外留心些,別犯了忌諱。”
宋元應下,“回頭我找幾本心學的書來看,陽明先生的書,除了《傳習錄》,你還有什么推薦嗎?”
袁清眉心突了突,有些后悔告訴宋元這些,若他看了心學,棄理從心,舉業一途可就走不順當了。
他不放心地囑咐道:“心學雖在民間盛行,到底還是末流,看看就行了,舉業還得以理學為本。”
翌日宋英等人到家的時候,已經接近午時,飯菜做得差不多了,只等人齊便開動。
這一次,李氏沒有如往年一樣罵她偷奸耍滑、踩著點回家,只念叨了一句,“飯菜都要涼了。”
于是,這一年宋家的團圓飯難得祥和,正午的陽光照在淋了紅油的白肉上,紅亮亮的,宋二叔精神一震,笑道:“看來明年咱們家會鴻運連連。”
這吉利的話,聽得李氏楊氏頻頻點頭,楊氏笑瞇瞇地往宋元碗里夾了塊肉,“可不是鴻運連連么,英娃及笄了,定的人家又是年輕的秀才公,天娃在公門里當差,元娃在書院上學,各個前程都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