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貞惠皇后宮里,也是處于眾人的眼皮子底下,不可能有下毒的機會。
唯一可能的,便是在熬制的時候,煎藥的兩人曾經離開過藥罐,而那段時間,沒有人看見過江太醫,他是有時間去下毒的。
既然現在青玉能證明,那個時候江太醫正經過御花園,那便不可能是他下的毒。
如此一來,江太醫的嫌疑基本就洗清了。
但有官員不贊同。
刑部侍郎鄭大人手持玉笏,出列道:“陛下明鑒,臣以為證詞取用之前,當先辨明真偽。這事實在古怪,怎么偏偏是青玉嬤嬤患有與那富商同樣的怪病?
即便真如林大夫所言,頭部受傷可能導致靈魂成為兩半,可據臣所知,青玉頭部從未受過傷,又如何能得這怪病?”
字字句句,就差明說林大夫收買青玉做偽證了。
大理寺左少卿周大人大步出列道:“昨日賞花宴上,林大夫乃是應皇后娘娘之命,講述自己在錦川的行醫趣聞,兩半靈魂這等奇癥,本就世間罕有,擇其講述再尋常不過。
而青玉嬤嬤乃宮中老人,當年她‘中邪’之事,在宮女太監們之間也不是秘密。今聞聽相似癥狀,宮人們憶起舊事,實屬自然。
此等怪癥百年難遇,既知身邊或有人患此疾,任誰都會心生探究,請來當面驗證。”
說到這里,他側過身,直視鄭侍郎,“敢問鄭大人,若是昨兒你也在賞花宴上,聽聞此事,可會好奇,想請青玉嬤嬤過來驗證一番?”
鄭侍郎語塞,他就是想昧心說自己不好奇,不會去請青玉也不行啊,昨兒陛下也在,青玉是他下令請過去的。
他若真自己不會,豈不是影射陛下不如自己么。
周少卿冷哼了聲,繼續道:“林大夫心系師門案子,牢記當年涉案證人,此乃人之常情。
既然認出來了,又得知她可能患有此病,又怎能忍住不問?”
最后還挑明道:“若鄭大人認為是林大夫收買青玉做偽證,還請出示實據。”
頓了頓,他拔高聲調,“你我身為刑獄官,當比常人更加明白何為‘贓證俱完’,若無真憑實據便妄加揣測,這與市井長舌婦人有何區別?”
這番話不啻于指著鼻子罵他枉讀律法、不配為刑部堂官!
鄭侍郎老臉漲得紫紅,手中玉笏微微發顫,額角青筋暴起,卻半個字也反駁不得。
他若是查到了實證,又哪里需要含沙射影。
就在鄭侍郎羞憤難當之際,一位年約五旬,面容清癯的老者手持象牙笏板,緩緩走出:“陛下,臣以為二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
這是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王大人。
他先向御座躬身,繼而環視殿中,“鄭侍郎謹慎查證是為國法,周少卿據理力爭是為公道。然案情未明之前,諸般猜測終究有傷朝堂和氣。
《尚書》有云:"罪疑惟輕,功疑惟重"。不若著三司會同詳查,待證據確鑿,再議不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