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記您好。”趙鵬程立即向張衛東敬了一禮。
張衛東還禮之后,又主動伸出手,算是初次相識的禮數。
他開門見山的問道:“王秉忠的尸檢是你做的嗎?”
“是的,張書記。”
“公布的尸檢結果,跟實際尸檢的結果,有多大的出入?”
張衛東問的太直接了。
他早就想好了,在這個問題上,他跟趙鵬程之間,根本不需要做太多的鋪墊。
“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我跟魏局意見不太一致。”趙鵬程的回答,幾乎沒有任何猶豫。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他早在來時的路上,就已經做過了思想斗爭,或者,在張衛東來到花縣的那一刻,趙鵬程就做好了說出實情的準備。
畢竟,這件事情,并不是他一個人知道。
“知道這個情況的人還有誰?”
張衛東的提問,繞過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疑問,直奔主題。
“只有魏局長。”
“出入點在哪?”
張衛東并沒有與對方對視,而是目視著前方,只讓耳朵去聽趙鵬程的講述。
“王秉忠的頸椎有暴力性擰斷損傷。但魏局長不讓把這一條寫進去。只允許寫頸椎折斷。他的理由是,一旦這樣寫了,就會立即將案件性質確定為他殺。而結案的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從一個法醫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張衛東明顯是故意在給趙鵬程施加心理壓力。
“可當時魏局長堅持認為,王書記的頸椎斷裂,很可能是他在墜落過程中造成的。但不管怎么說,王書記在墜地之前應該已經死亡。”
“那為什么不會是落地的時候造成的損傷?”張衛東這么問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趙鵬程這個法醫的分析,排除他心中的疑問。
“根據頸椎斷裂的情況來看,必須是大角度快速度的暴力偏扭,才會造成那樣的損傷。所以我排除了落地撞擊損傷的情況。”
“呵呵,這個我不太懂啊,看來,魏局也懂些法醫啊。”張衛東自嘲的笑笑說道。
“魏局曾經是我的師傅。他也是法醫出身。”
“哦?原來這樣。”
“所以說,魏局對我的分析否定之后,我便接受了他的結論。但我的心里,還是堅持王書記在墜樓之前,頸椎被暴力性擰斷。但這個只能作為我的保留意見了。”
“除此之外,檢測顯示,王書記體內酒精濃度是百分之零點零五,按說,還不算是醉酒狀態。”
“趙鵬程同志,如果我想重新給這個案件定性,你愿意給我出具那份尸檢報告嗎?”
“可是,張書記,正如魏局說的那樣,萬一破不了案子,你卻會給自己惹來許多麻煩的啊!”
趙鵬程很想知道,這個新來的政法委書記,到底有幾分把握,能夠給王秉忠翻案?
“那你想過了沒有,如果通過其他渠道破了這個案子的話,你原來出具的那份尸檢報告,又會給你帶來什么樣的后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