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如朱元璋,也不得不停止帶兵征戰,轉而治理大明江山。
朱元璋的精力,不需要過多的闡述了吧?
中原歷史上的皇帝,有一個算一個,老朱妥妥的前三,搞不好都能爭一爭一二的位置。
這不是吹。
看看朱元璋的人生。
廢了丞相,朝堂大小事全包。
后宮還能照顧到,兒女一個一個往外蹦。
不服不行!
朱棣的精力,比起朱元璋差遠了,朱元璋都做不到的事情,朱棣自然也不行。
但是,大明永樂的國力,那又是有目共睹的。
這就要提到朱高熾了。
歷史上,從朱棣北平起兵,朱高熾就一直在默默的幫助朱棣操持著一切。
朱棣靖難打朱允炆,他坐鎮北平,穩固好大本營。
朱棣對外征戰,他坐鎮朝堂,以太子之身監國,穩定大明。
毫不夸張的說。
朱棣在歷史上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至少要分一半的功勞給朱高熾。
正是有朱高熾穩固后方,朱棣才能肆無忌憚的對外開戰。
如此情況,笑談一個征北大將軍,真的一點毛病沒有。
朱棣朱高熾兩父子。
一個凸顯在武。
一個凸顯在文。
朱高熾的能力,在于潤物細無聲,將一切的事情掃平。
他沒有朱棣那么烈,但卻將一切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讓人挑不出一點的毛病。
單純從做皇帝的角度來看,朱高熾要比朱棣更像,也更加的適合。
但很可惜。
朱棣給朱高熾的壓力太大了,再加上朱高熾本身就有毛病,導致他坐上皇位沒多久,直接就死了。
不過,朱高熾雖然死了,但他卻依舊是將朱瞻基扶上了皇位。
別說什么朱瞻基能力強,或者什么運氣好。
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朱高熾夠猛。
這可不是什么胡說。
想一想當時的局面。
朱高熾在位期間太短暫了,短暫到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怎么回過神來。
很多人可能都會下意識的想到朱棣的奉天靖難。
歷史上,朱高煦可是跟著朱棣從北平起兵,一直跟著打的。
有著這份實打實的經歷。
軍中將領的心,自然基本上都是向著朱高煦的。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有兵就是王道。
更何況,還有朱棣這個前車之鑒。
但最后,朱高煦輸了,輸的徹徹底底。
朱瞻基坐上了皇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