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那么一句話。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句話很清晰的解釋了武將的權利,只有在外領兵打仗的時候,武將的權利才是最大的。
朝堂之上,武將就像是沒有了牙齒的老虎,實力遠不如文臣。
而且,此時的文臣還有皇帝朱瞻基的幫助。
武將被打壓了。
朱瞻基松了一口氣。
但是很快,朱瞻基又有了新的麻煩。
文臣在幫助朱瞻基打壓武將的時候,開始搜刮權利,并且在朝堂上做大了。
朱瞻基傻眼了。
軍中有驕兵悍將。
朝堂也有權臣。
朱高熾留給朱瞻基的人能力很強,但是,這些人能力很強的同時,野心也很大。
朱瞻基沒有辦法接收朱高熾給他留下來的這些權臣。
尤其是,殺死朱高煦、壓制武將等一系列的事情,徹底讓這些權臣看到了朱瞻基的稚嫩。
突然間。
朱瞻基就感覺朝堂他有些控不住了。
一開始他很驚恐、氣憤,但慢慢的,他直接選擇了擺爛。
至此,大明出現了第一個擺爛的皇帝。
太監作為陪伴朱瞻基的人,本著惡心朝臣的念頭,朱瞻基冒出了推舉太監上位的念頭。
為了在朝堂站穩腳跟,太監選擇去拉攏武將一脈。
太監都知道去拉攏武將,以抵抗文臣,但朱瞻基卻不知道,由此可見朱瞻基的能力之低。
歷史上。
最終朱瞻基郁郁而終,死的很早。
他的死亡,也導致了年幼的朱祁鎮沒有得到任何的教導,從而被忽悠的御駕親征。
說一句馬后炮的話,朱祁鎮一開始還是想要追尋朱棣的榮光的,但很可惜,他被忽悠瘸了。
一個沒爹的娃,不僅被朝臣忽悠,還被身邊伺候的太監忽悠。
如此局面,還指望他能清楚的看清一切?
未免有點過于強人所難了。
朱祁鎮的失敗,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
這場北伐,是文臣和太監的合作,將想要冒頭的武將狠狠的踩到了泥土里,再也不能翻身。
從此,大明的朝堂,進入了文臣和太監爭鋒的階段,一直到大明滅亡,都再也沒有了武將的畫面。
一切的一切。
作為承上啟下的朱瞻基,問題簡直不要太大。
朱瞻基的人生,太過順風順水了。
朱棣在的時候,有朱棣護著他。
朱棣死了,朱高熾登基。
眾所周知,父母淋過雨之后,便想給自己的孩子撐起一把傘。
朱高熾就是這么做的,由于他經受過朱棣的高壓,所以,他給了朱瞻基高度的寵溺,為其正風擋雨。
這樣的成長經歷原本沒什么問題。
唯一的意外是朱高熾死的太快了,他還沒有來得及教導朱瞻基。
此時的朱瞻基,明顯還沒有成長起來,并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眼高手低,這就是此時的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