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倒也沒有太過擔心。
慢慢來,只要有了第一步,接下來草原只要敢鬧,到時候大雪龍騎和虎豹騎就會出動,來上那么幾次之后草原就會老實了,再接下來的認同感,那就需要時間來沉淀了。
最重要的是,被阿魯臺和一眾北元將領不在意的講漢語。
這個事情看上去似乎人畜無害,但是,這才是最為狠毒的一招,這是斷了草原的根。
說一句馬后炮的話,大唐時候若是讓草原說漢語的話,可能后面草原真的要融入進中原去了。
這可不是什么胡說亂說,而是真的有依據的。
問:始皇帝為什么那么牛逼?
一統山河?
結束了中原動亂,完成了大一統?
理由可能有各種各樣,但是,無論到任何時候,都永遠無法忽略其中的一點,車同軌,書同文,這才是最狠的。
秦朝之前,中原光是大國就有七個,還不包括許許多多的小國。
這些國家,各有各的文字,說話可能還不一樣,而且各有各的規矩、禮儀等等,這些事物的存在,就是一道又一道的枷鎖、隔閡,將中原大地拆的四分五裂。
秦朝大一統之后,一切全部融合了。
雖然始皇帝死后,秦朝直接崩塌了,但是,因為始皇帝的車同軌,書同文,導致整個中原大地有了一個融合的契機,而隨后的漢朝,抓住了這個契機。
漢承秦制。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足以說明了一切。
此刻,朱允熥讓草原說漢語,這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一步一步的將草原的傳承殺死。
沒有了傳承,便如無根之萍。
當草原的老一輩死去之后,新的草原部落,他們會自發的覺得自身是大明的一份子,這個就有點類似大唐時期李世民對草原的控制。
以夷制夷?
可能一開始的時候,這是李世民和大唐的策略,但是,人性是復雜的。
有一個輝煌的大唐存在時,誰不心生向往?
這個時候,草原的統治者和百姓自發的就會將自身當成大唐的一份子,這也是后期草原部落為大唐而戰的最直接原因。
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是夷了,他們是大唐的正規兵馬。
香積寺之戰。
大唐最慘烈的戰役,雙方都將自身當成了大唐的正規軍,將對方當成了叛軍,正是這種思想,讓他們不遠后退一步,因為他們捍衛的是大唐的榮耀。
但是,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戰斗的雙方里面都有草原和外夷兵馬,他們全都在為了大唐的榮耀而戰,死戰不退的那一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