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王小北笑瞇瞇的說:“太好了潘老師,你對那一帶熟悉,一會兒到了也用不著四處打聽,省事兒。”
聞言,潘嘉平隨口一問,“我在那附近長大,雖然不能說每個人都認識,但大致的方位我還是知道的,你說的是哪個大院呢?”
“景藤七十六號大院!”
王小北話音剛落,又笑開了:“潘老師,往后你進城,我可得常去你那串門兒了。”
說著,王小北發現潘嘉平的腳步放緩,似乎停了下來,不禁疑惑道:“潘老師,你怎么了?”
隨即,他打趣道:“難不成,潘老師你這是不愿意我去看你?都說人走茶涼,可也沒老師對學生這樣的啊。”
潘嘉平被這話逗笑了,連忙擺手:“你這小子,還是這么沒正行,你想來看我,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不歡迎呢?”
王小北聽到這話,看了看潘嘉平夫妻,心中升起一絲困惑。
他注意到,二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
王小北心中一轉,回想起剛才的話,猶豫著問道:“潘老師,我提到的那個地方,你是不是有認識的人?可我沒說是哪家呀?”
潘嘉平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開口:“那里只住著一戶人家,那人,我也認得。”
說完,他繼續往前走去。
王小北琢磨了一下,推著自行車緊隨其后,好奇地問道:“潘老師,這話里有話呀?有事嗎?”
“呵,算是有點瓜葛吧,你到那兒干啥去呢?”
潘嘉平微微頷首,沒細說,反問道。
王小北解釋道:“也不是啥大事兒,我妹妹不是一直想著學唱黃梅戲嗎。”
“陸阿姨在文工團里有位熟人,今天就帶她去看看,看能不能讓那邊收下她。”
潘嘉平聽了,了然地頷了頷首。
與他猜想的八九不離十,多半是有人想拜師學藝的事。
他想了想,眼底閃過一抹笑意:“你妹妹待會兒恐怕要吃閉門羹,這樣,等會兒我陪你一塊去,替你說說話,應該可以的……”
“哎?”
這回輪到王小北一臉詫異,“潘老師,這是啥情況?能給我說說不?”
聽這意思,潘嘉平和那位似乎認識。
潘嘉平想了一下后,索性坦白道:“也沒什么不可說的,那人是我三媽……脾氣不太好,早些年就不收徒弟了。”
“啊……”
王小北一陣詫異,陸茵怎么沒提這茬?
按理說,陸茵該事先跟對方通個氣,免得突然上門唐突。
要是知道人家不樂意,今天也不會帶著人去碰壁。
但更令他驚異的是,潘嘉平竟然喊對方為三媽,這稱呼里頭可有講究,唯一的解釋便是對方曾是偏房。
見王小北一臉疑惑,潘嘉平不以為意地笑道:“這事兒在公社里沒人知道,但在我那街道,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沒啥不可說的。”
接著,他緩緩道出了原委。
原來,潘嘉平的父親早年間是北平城里有名的富商,家境殷實。
只不過,潘嘉平一家屬于二房,在解放后,各房自立門戶,便分開了。
陸茵找的人名叫池嫣,屬于潘家的三房那邊。
大房即潘老師的大媽,出身顯赫,是清朝一位杜姓官員的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