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時代,菜類和蛋類,還有肉制品等副食品,主要由國營菜市場供應。
京城的四大菜市場分別在東單、西單、朝內和崇文門。
其中建于1976年的崇文門菜市場規模和體量最大,穹頂式的建筑,從外面遠遠的看去像個弧形的大棚。
這年頭沒有快遞和網購,也沒有網上的交易平臺,酸菜和血腸這類的東西,李向東不確定崇文門菜市場內有沒有售賣。
但要是這里都沒有的話,京城的其它地方就不用再去了,他只能用別的東西替代,做一道閹割版的東北殺豬菜。
反正家里人也沒吃過,他說是就是,解釋權在他手里
“哥哥!”
“哥嘚~”
眼看著到達目的地,李曉海和李小竹兄妹倆因為一個稱呼,即便兩人不是面對面,只能聽到對方的聲音,但依舊不妨礙他們倆互相斗嘴。
“你們倆甭吵吵了行不行?跟你們曉波哥哥學習學習不好嗎?你們曉波哥哥一路上一聲不吭,要不是他拽著我的衣服,我還以為他早就從車上掉下去了呢。”
“我在呢三叔,我沒有從車上掉下去。”
李曉波不是不想參與,他是擔心自己跟著吵吵,會被李向東給送回家,好不容易出一趟門,他極其特別的珍惜。
“打個比方,你不用解釋。”
李曉波戴著毛線織的耳護,腦袋上還扣著個大號的狗屁帽子,李向東的話,他聽的不是很清楚。
“三叔你要打誰?你要是打不過,可以讓我爹幫忙,我爹打人老疼了。”
“...”
侄子真貼心,只是李向東有些不太想說話。
自行車上安靜了不到兩分鐘,這趟出門的目的地到了。
崇文門菜市場距離老李家所在的船板胡同不遠,從胡同出來上崇文門大街,順著馬路往南走沒多遠便是,騎自行車過來也就只需要花費十分鐘左右。
自行車在外面停好,交給專門看守的工作人員兩分錢,接過一個小小的,寫著編號的木頭牌子。
李向東一只手拉著李曉海,一只手拉著李曉波,隨著人流從大門口走了進去。
里面買菜的人不少,但此時并不是人流的高峰期,如果換成是早上過來,那才能看到什么叫人擠人,體會到沸反盈天是什么感覺。
順著攤位一路看,一路打聽,還好沒有讓他失望,酸菜找到了,血腸也有,不過血腸不是新鮮的,凍的邦邦硬。
殺豬菜里關鍵的兩樣東西找到,剩下的豬骨頭,五花肉和下水就不是問題了,這里齊全的很,骨頭都分帶肉和不帶肉的。
李向東不差這點錢和票,自然是要的帶肉的。
麻繩捆孩子這種帶娃形式,現在可不多見,或者說壓根沒人這樣,打他們走進菜市場開始就沒少接受旁人的注視。
李向東沒在意,李曉海和李曉波兩人同樣如此,他們倆此時的心思全都兩邊的攤位上。
入冬以后,家里吃的基本就是三樣,大白菜,蘿卜和土豆,現在兩人看到攤位上有這么多菜,要不是個頭矮夠不著,又有李向東跟著,他們早就上手去摸了。
“甭看了,結賬回家,你們倆還想不想吃殺豬菜了?”
李向東此時的兩只手上全都拎著東西,李曉海和李曉波兩人稍微得到點自由,但也限于麻神的長度,他們倆的活動范圍有限。
不過走走停停,站腳不動,他們倆還是能做到的,李向東要不是帶心拉他們一個趔撅,直接拖著他們倆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