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送走王二奎家的最后一位親戚,賬目結清,李向東端起炕桌上的杯子喝口水。
手里的杯子放下,他看向坐在炕頭,一臉期冀的王二奎。
“我們該回了,事情想好沒?”
“想好了,東哥,俺聽你的!”
王二奎忙不迭的猛點頭,在他說出這句話時,他的老子娘還有媳婦,個個臉上的笑意掩飾不住。
今早,李向東三人剛來時,說每次都這樣坐著驢車過來時間太趕,人也受不了,想要把交易的地點換到鄭叔家。
蛐蛐怎樣送到鄭叔家,李向東三人不管,但他們加錢,每只蛐蛐在原有的收購價上讓利五分錢。
一只蛐蛐多賺五分,十只五毛,一百只五塊,只需要受點累送過去,便可以把錢賺到手,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凡猶豫都是對不起老天爺。
他們剛想答應,住在附近的親戚們看到驢車,紛紛拿著自家抓的蛐蛐上門。
什么話能當著親戚的面說,什么不能說,王家人心里有數。
一家四口就這么等啊等,等到屋里最后一位親戚離開,等到李向東開口詢問。
李向東笑道:“想通了就好,二奎,我們要回,你跟我們一起吧,先去認認鄭叔家的門。”
“好!”
王二奎答應的很爽利。
李向東點點頭,看向還在忙碌的侯三,“用不用我過去搭把手?”
“不用了東哥,最多再等我五分鐘。”
侯三做的是收購環節里最后一步,速度稍微慢一點很正常。
待一切搞定,麻袋和蛐蛐箱子放上驢車。
“回吧,俺天黑前一定回來!”
王二奎對著自己爹娘和媳婦揮揮手,走到驢車的前面,與趕車的鄭叔一左一右在前頭坐下。
打完招呼告別,李向東三人坐上驢車,鄭叔手里的鞭子一甩,驢車搖晃著起步。
“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
鄭叔看一眼坐在他身邊的王二奎,心情說不出來的暢快。
一首《誰不說俺家鄉好》唱出口,也會唱這首歌的王二奎跟著接上。
“哎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兒呦咿兒呦~”
《誰不說俺家鄉好》是63年的電影《紅日》插曲,唱的就是魯省。
經過這十幾年的傳播,電影放映員下鄉后的反復播放,這首歌的流傳度,在魯省地區雖然不能跟《沂蒙山小調》相比,但依舊擁有廣泛的傳播度。
“鄭叔,下次我們過來就在您家交易了,您也不用再跟著我們三個摸黑起大早嘍,高興不?”
侯三出言打趣,鄭叔咧嘴笑笑,“高興。”
他當然高興,驢車是村集體的,他就是個村里的車把式。
掙的車費還要上交村集體,最后落到他手里的實惠,遠不如李向東三人早上過來時許諾給他的多。
不用受累,在家坐著就能掙到更多,他不高興才怪。
“鄭叔,俺聽東哥說您家有空屋子,以后俺過去借住,一次給您一毛錢,您不用管俺的飯,水管夠就行。”
王二奎也是得到他爹的提點,否則這一毛錢他都不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