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槳飛機時代,發動機就放在機頭,直接在前面裝螺旋槳,也有少數的,把發動機放后面,飛行員騎在傳動軸上面,和巫師們騎個掃把一樣。
到了噴氣機時代,飛機怎么布局,還真是讓設計師們發愁了很久。
開始的時候,像螺旋槳飛機一樣,發動機也是裝前面的,飛機只能豎著方向增加高度,搞出來了很多怪物。
到后來,發動機布置在機尾,才成了一種共識,而噴氣機需要巨大的進氣量,這個時候,就只能是在機頭上開口了。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管飛機是什么狀態,都能獲得最佳的進氣效率,從發動機的需求考慮,機頭進氣是最合適的。
但是從飛機整體來考慮,就暴露出來了越來越大的問題:機頭被占了,雷達安哪里?
一代機的時候,幾乎都是機頭進氣,到了二代機,不少飛機開始搞兩側進氣,機頭騰出來安裝雷達。
但是,兩側進氣也有問題:當飛機轉向的時候,機頭就會擋住一側的進氣道,導致發動機性能陡轉直下,甚至還可能會熄火。
到了三代機,為了追求大仰角性能,流行的是機腹進氣,在肚子上開口,爬升的時候,進氣最充足,俯沖的時候……俯沖也不需要動力多強悍,有地球引力拉著就下去了!
殲七這種機頭進氣的飛機,早就該淘汰了!現在,132廠既然有錢了,那就要改啊!
“哈桑殿下,您支持我們對殲七大改?”
“沒錯,大改!”秦富說道:“機頭騰出來之后,和強五的大小差不多,正好把面條國提供的雷達等設備安裝進去,再配合面條國技術的導彈,殲七就能具備中距攔射能力了!”
屠老也是兩眼放光。
強五改裝航電,技術正在被己方鉆研,山寨正在展開,以后國內也可以有西方八十年代水平的機載雷達的!
想到殲七能掛中距彈,屠老就是一陣陣的興奮:“哈桑殿下,您具體說說,機頭改了,進氣道怎么改?”
“我認為,改到兩肋是最合適的。”
殲七改裝的最高水平,是殲七mf,機腹進氣,矩形進氣道看上去,簡直就是個小號的殲十,如果能造出來,絕對也是一款漂亮的飛機,可惜,它只存在于ppt上。
后世成功定型服役的是山鷹,這種殲教七的改款,將進氣道挪到了兩肋,也就是在兩側進氣道的基礎上下移了幾十度,這其實是當年和格魯曼合作時期,對方提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
對成飛來說,這個神來之筆讓他們醍醐灌頂,既騰出來了機頭,還擁有了不錯的大迎角性能,而且,改動的工作量還不大!
至于鼓包進氣道……計算機能力達不到,加工能力達不到,現在還是別想那么多了,二十年之后再考慮也不晚。
眾人都是一怔:“兩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