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巴南部港口到東方首都,公路行程近五千公里!沿途有高原,有戈壁,有荒漠,各種各樣的路況都有,可以說,只要能開這一圈過來,就能說明車輛的性能可靠,質量一流!
這就是一次活生生的廣告!
首都西大門,燕山腳下,某基地。
秦富站在基地門口,和其他領導一起等待著斯太爾車隊的到來。
“當年,二戰前,下塔吉爾的坦克廠為了顯示自己的t-34坦克性能先進,當時的設計師科什金堅持開著坦克,在寒冷的冬季一路開到了莫斯科,獲得了大胡子的認可。”
“是啊,哈桑殿下說得沒錯,當年的確是這樣。”負責汽車工業的饒領導開口說道:“現在,斯太爾開動幾千公里過來,已經用實際性能打動了我們,就斯太爾了!”
“那接下來不測試了?”
“當然要測試。”饒領導說道:“該走的流程必須得走,不過,我們的車廠,也要做好接收資料,消化吸收然后投入生產的工作!”
說話間,遠處的道路上傳來了發動機的轟鳴聲。
這個年代,車子都是有棱有角的,因為這樣好做模具,沖壓方便,后世那種圓潤的造型,對模具的要求很高。
斯太爾的車頭呈楔形,發動機罩上面一條折線,上下都向后收,給人一種力量感,天藍色的整體噴漆,搭配黑色的保險杠,看著很是醒目,駕駛室兩側,后視鏡非常寬大,而且,在車子開動的過程中,駕駛室還在上下顛簸,這說明駕駛室和車子大梁不是直接固定的,而是懸浮式的,這樣可以有效地過濾顛簸,提升舒適性!
最先開過來的一輛是最低端的991車型,只有兩根車橋,但是就算是這個車子,也比老黃河高級很多!
后面還是雙軸車輛,到了1491,就變成了三軸車輛,后面兩根車橋,后面八個粗大的輪胎,看著格外給力,1891是四軸車輛,而2891,則變成了牽引車的方式。
車型不同,但是屬于同一個系列,都是通過變更軸距、驅動方式、懸掛結構等等改出來的,整個車系,有大量的零件通用,方便后勤的維護保養。
整個車隊,十幾輛斯太爾,當它們整齊地停在基地的停車場的時候,眾人已經圍了上去。
人高馬大、白皮膚藍眼睛的斯太爾工程師走下來:“各位,很容易來到東方,我叫古斯塔夫,是這次測試的斯太爾方負責人!這次,我們一共帶來了五個車型,十八輛車……”
車型指的是基本構成,發動機變速器后橋這些都一樣,但是同一個車型,可以有不同用途,普通的載貨車,高欄車,油罐車……這樣,每一種車型,都會有好幾輛。
“不錯,我們對斯太爾重卡非常滿意,希望能盡快完成測試,協商合作項目細節……”饒領導迎了上去,當看到這款車的第一眼,他就打定了主意,就這款了!
“古斯塔夫先生,這車……還有一些缺陷,在引進的時候,希望能修改一下。”
“什么缺陷?”古斯塔夫一愣。
“駕駛室太短了!在歐洲,或許這不是什么問題,但是,到了我們東方,希望能加長至少三十厘米,這樣駕駛室的臥鋪會更加舒服,方便我們的司機長途使用。”
整個西歐的國土面積也就東方的一半,西歐的各個國家,面積也就東方一個省,甚至是一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