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卡爾現在也不追求享受了,他此時只想把卡車炮造出來,甚至把卡車炮架在對方的腦袋上,看看對方還敢不敢繼續玩陰謀!
這些家伙,就是全世界的毒瘤!
“除了卡車炮之外,我們還可以再造其他的項目,比如說,輪式步兵戰車。不知道貴方是否感興趣。”
早些年,步兵戰車都是履帶式的,畢竟道路條件太差,一旦下雨,泥濘的道路會成為輪式車輛的噩夢。
但是,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后世的步兵戰車,很少看到履帶式的了,輪式的倒是一抓一大把,尤其是八個輪子的,都是各國重點研發的產品。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八個輪子的步兵戰車,越野能力也是非常不錯的,一般的爛路都能走,而遇到了公路,那更是跑得歡快。
造價便宜,使用方便,還能塞到運輸機里運輸,這輪式步兵戰車就迅速火爆起來。
早期的輪式步兵戰車,都是用卡車來改進的,畢竟不過就是八個輪子的帶裝甲的卡車而已嘛,前后車軸等間距的分布,輪間和軸間都有差速鎖,越野能力一流。
但是缺陷也有,那就是中間會出現四個大鼓包,每一個車軸中央都得有差速器,會影響通過性,還會讓底盤升高。
后世,東方的大八輪就用上了邊傳動技術,傳動軸設置在兩側,不影響中央的通過性,車體高度還低,開起來不容易翻車,成為了最佳的輪式步兵戰車。
現在嘛,不用考慮那么多,直接用卡車底盤來改進就行!
“您是說,鷹國的lav-25?”
最早的現代化輪式步兵戰車,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北極熊搞出來了bmp-1,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就喜歡玩鋼鐵洪流,搞機械化部隊沖鋒的戰術。
鷹國人的反應就要落后很多了,在1980年,他們出于組建快速反應部隊的需求,才決定發展一款輪式步兵戰車,81年,就有七家企業搞了八個方案來投標,到了1982年,就開始進行對比實驗。
一番對比,當年九月,鷹國人宣布楓葉國的通用汽車公司柴油機分部中標,把對方生產的皮蘭哈輪式裝甲車命名為lav-25輪式裝甲車,足以看到冷戰時期,各國裝備研發的速度有多快了。
秦富點頭:“就是那個樣子的,但是得按照我們的很多要求來改進,比如說,自重至少得二十噸,在面對復雜情況的時候,還需要增加額外裝甲套件到三十噸。”
薄皮大餡的車輛,是經受不住戰火考驗的。
“內部空間需要足夠大,還有,必須得帶空調!”
“機動性要好,公路上要能跑到一百公里每小時,越野速度也得達到六十公里每小時,以后還能改進成為各種平臺,可以扛大炮,可以當戰地救護車,還有,得改裝出來一批餐車……”
卡爾快速地記錄著,這些要求是很復雜,研發難度不小,但是……沙某人出錢,怕啥!該害怕的,是那些魷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