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independentpropulsion,不依賴空氣推進,簡稱aip,這種技術的意思,就是說不需要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就能夠驅動潛艇。
當然,還不能是核潛艇。
核潛艇雖然好,但是貴啊!除了兩大巨頭,其他的三個國家,都無力擁有龐大的核潛艇部隊,手頭的都是個位數核潛艇以及龐大的常規潛艇,除了這五個,其他國家就只能擁有常規潛艇。
如果能讓常規潛艇像核潛艇那樣,不需要空氣,也能長期在水下活動,那絕對是一場技術革命!
很多工程師都在為這種技術而努力,但是,想要突破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歷史上,一直到了95年,瑞典的哥特蘭級,才第一次采用了斯特林閉式循環發動機的方式,實現了aip技術。
當然,這是國際上公認的,實際上,在紅色帝國時期,北極熊也搞過aip潛艇,可惜,他們搞出來的東西,可靠性一向都低得可怕,很快就廢棄了。到了后來,大洋黑洞基洛級,用的也不過是普通的柴電潛艇技術。
現在,秦富提出來這種技術,當然是要讓漢斯人知道,我們可不僅僅是來引進技術的,我們應該是合作關系!
洛塔爾被秦富這個說法給震到了,幾分鐘后,這才幽幽開口。
“當然知道,目前來說,一共有三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洛塔爾開口:“第一種,閉式循環柴油機,其實,在二戰中,我們漢斯的沃爾特公司就嘗試過了。”
柴油機的燃燒需要氧氣,那么,只要在潛艇中人為供給氧氣,柴油機不就可以在水下使用了嗎?
二戰中,漢斯的水下狼群最為著名,他們自然也研究了這種技術,他們的想法就是在水下,柴油機的熱量加熱過氧化氫,在高錳酸鉀作為催化劑的情況下,就能生產出來氧氣,漢斯人還建造過幾艘這種技術的潛艇,可惜,過氧化氫這東西轉化氧氣的過程極度不穩定,到了冷戰期間,核潛艇有了,這技術也就浪費了。
“現在的路線,是給潛艇增加一個液氧的罐子,在水下運行的過程中,把液氧氣化,和柴油機的尾氣混合起來,重新進入柴油機,參與燃燒,這個技術路線,對現有的潛艇改進程度最小,我們曾經在205潛艇上實驗過。”
這個時候,得展示出來漢斯的技術儲備有多么雄厚啊!
“另一種,就是燃料電池。”洛塔爾繼續說道:“這條技術路線中,潛艇需要同時攜帶液氫和液氧,這兩種在燃料電池中作用,直接產生電力,推動尾部的驅動電機工作。”
后世,漢斯的212潛艇,用的就是燃料電池的技術,不過……這技術秦富不看好。
只攜帶液氧就夠危險的了,現在還得攜帶液氫,學過化學就知道,氫的原子量是最小的,元素周期表里排第一位,這代表著,它很容易鉆到其他金屬的原子之間的縫隙中,從而導致金屬的材質發生變化,專有名詞叫做氫脆。
這東西無法避免,所以,后世的秦富,也從來不看好氫能源這路線,因為氫脆的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在火箭上,一次性使用還行,到了汽車上,用個十年八年,某些管道就會因為氫脆而有隨時泄露的風險了。
潛艇這個密閉的空間,更不合適,后世,也只有漢斯一家使用。
“最后一種,就是斯特林發動機。不過,由于散熱困難,這種發動機的功率提升有限,目前歐洲只有一個公司在研究,我們漢斯主攻的方向,還是前兩種。”
現在,大部分的發動機,燃料都是在氣缸內部燃燒的,所以叫做內燃機,在內燃機沒出現之前,燒鍋爐的蒸汽機,屬于外燃機,因為燃料是在氣缸外面燃燒的。
當時不止有燒鍋爐一種,也有其他特點的發動機,斯特林發動機就是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