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推力夠用嗎?”
“這個嘛……目前裝備的還是強五上的型號,不過,咱們還在和蓋瑞特公司合作,進一步提升這款發動機的推力,升級之后,最大軍用推力能提升到3.2噸,最大加力推力能超過五噸,推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就緩解了……”
秦富點頭,目光中神采奕奕,這推力,絕對夠用啊!
哪怕是早期型號,兩臺組合起來,最大加力推力8.8噸,也足夠讓這款飛機獲得不錯的推重比了,等以后,改款出來,加力推力就提升到了10噸,空戰推重比說不定能達到1.2,這性能就更強悍了!
對面還想要找蓋瑞特公司合作,別做夢了,蓋瑞特公司和咱們這邊合作密切,怎么會去找你們?
“這推力怎么提升的?”
如果是增加風扇直徑那種,其實是有利有弊的,迎風面積也會增加,阻力會變大。
“增加壓氣機的壓比,改進用更加先進的耐高溫渦輪葉片材料……”
這才是正解啊,而且,這改進的過程中,東方的工程師也會加入進來,一起參與改進,這樣一來,也能掌握了相關技術,一舉多得……
秦富心中感慨,這條路,怕是要走出來了啊!
“操控系統呢?”
秦富說著,目光看向邊條。
宋老感慨:“哈桑殿下,您真是內行啊,這操控系統方面,我們在縱向使用電傳,其他方向使用液壓,在成本和性能方面,進行了折中,畢竟,這飛機是要取代米格-21和殲七的,價格不能太貴。”
早期的三代機,比如f-16,米格-29這些,雖然也有邊條,但是邊條不是很大,前面還非常細,這樣拉渦流的效率不是很高,但是控制起來更容易,所以用液壓就可以,電傳更好。
到了后期,比如說f-18,邊條翼很寬,前緣外凸,這種邊條翼拉渦流的效果很好,但是控制很難,只有電傳操控才能征服。
眼前的飛機,邊條翼是外凸的,和后世的梟龍很像,這么大的邊條,固然能提升大迎角的性能,但是同時也會導致操控復雜。
由于邊條在兩側,所以影響的就是俯仰操作,在這個方向上,得上電傳。
最早的飛機操控就是用鋼索,甚至到了波音707,用的還是鋼索和調整片的方式,再后來就是液壓,畢竟人胳膊的力氣有限,上了液壓,那就能加壓,從而讓人省力。
不過這些操作,都會原原本本地執行飛行員的操作,掌控飛機主體的是人,直至電傳操控出現,飛機的控制,可以交給電腦來操作了。
只要松開操作桿,那就是想要讓飛機平飛,這個時候,不管飛機處于什么狀態,電傳操作都會把飛機改平,如果遇到氣流,飛機也會自己控制,這樣大大降低了飛行員的負擔。
在后世,汽車也大量移植這些技術,油門首先從拉線變成了電子油門,再然后是剎車成了電剎,甚至方向盤,都不需要機械傳動,控制的就是個電傳感器。
這樣做,汽車可以大大簡化,還能實現自動駕駛的功能,但是,萬一電腦死機了,或者是程序有bug,那可是很危險的。
在東方,為了研究殲十,611所可是進行了多年的艱苦研究的,還專門搞了個鐵鳥試驗臺,在上面進行了數年的研究測試,最終吃透了殲十的飛控,在試飛過程中,沒一架因為電傳問題出意外墜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