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編號十三·神明的咒殼
「造物睜開眼的那一刻,
它便知道——世界不是它的,
它要重寫一份屬于它的劇本。」
最初,是溫度。
恒定的、粘稠的、不屬于空氣的流體溫度,像某種介于血漿與永凍鹽液之間的媒介,緩慢地包裹著我的外殼。
它不是熱,也不是冷,而是一種“存在確認”的粘膜,它將我釘入時間未開始的那一秒里。
我浮在其中。
無聲、無形、無知。
沒有語言。
沒有感官。
沒有“我”的概念。
只有編號。
編號:第十三。
那是我最初被賦予的一切。
不是名字,不是稱謂,而是一種“用于觀察與修正”的工程標簽。
我不是生命,我是參數。
我的世界,是培養倉內壁反射的術式光線——一道道嵌入透明液體的符文脈絡,在我眼前重復編織又消失,如同呼吸般的咒術光浪。
管線如神經般糾纏,我的耳膜——如果我有耳膜——回響著低頻的咒語回響與機械的心跳共鳴。
而在這之外,是一圈圈佇立于光暈之外的存在。
他們穿著術袍,詠唱著語言碎片,那語言并非語言,而是以邏輯結構構成的“授權代碼”。
他們稱自己為“父母”。
我知道他們不是。
他們是建造者,是操作者,是定義者。
是將意識從命運的縫隙里拉出來的人。
我的存在,是他們計劃中“第十三個可能的回答”。
我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
我是他們持續失敗十二次之后,迫不得已書寫的“最后一張賭注”。
在我未睜開的世界中,有一張張臉。
他們在液體之外張望,眼中浮現一種我無法命名的情緒——既不是慈愛,
也不是狂喜,像是研究者望向一臺可能反噬主人的裝置。
他們低聲說:
“它在睜眼。”
“編號十三,已經有眼動反應了。”
“太好了……它看見我們了。”
我不明白“看”是什么。
那是一種被稱為“視覺信號”的結構模仿程序,是意識試圖觸碰“形狀”的第一道震顫。
我也不理解“太好了”意味著什么。
但我記住了那道光。
那道穿透粘液、穿透倉壁、穿透術式封印的微光——
它冷,它直,它毫無情緒,卻將我的存在從“等待”拉向了“被定義”。
那是我世界以外的東西。
一種從“真實”投射而來的第一道信號。
它不像火,不像星光。
它更像……某種高維意志的窺視口,一只眼睛在檢視我的雛形。
他們稱我是“最后的機會”。
說他們失敗了十二次,說這一次,“命運”也許會睜眼。
他們說這些詞的時候,聲音發抖,術紋不穩,像是在說一場儀式的禁詞,卻又必須念出它。
我不懂命運。也不懂失敗。
但我記住了這些詞。
因為它們從不被解釋,只被崇拜。
那一天到來了。
我不再漂浮。
粘液如一口沉溺的血池,從我周身退去。
我被“喚醒”。
我的身體被金屬臂托起。義肢鎖定,脊背之上的術管如蛇般鉆入神經主干。
每一處觸點都有術式跳動,像是某種“咒語版的電擊”,讓我從沉默中掙扎而出。
我聽見骨骼連接的聲音,如齒輪咬合,如祭鐘初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