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他有沒有親政,絕不能不讓天子沒有說話的機會。
“便,便如母后所言吧。”
接下來便是幾個宰相開始商討,到底派誰去主持這件事。
“曹侍中就在宋城監考,不如讓他帶頭處理此事。”
“還需派遣兩人輔佐。”
總之就算是曹利用掛名,但實際上的操作,還要下面的人去做。
武將且排一邊去,背鍋的事可以他來。
“我舉薦大理寺丞龐籍。”
“我舉薦大理寺正韓億。”
“可。”
眾人又齊齊看向太后,劉娥思索了一會:
“差內侍楊懷敏隨行。”
眾人也沒有反駁,只要不是皇城司的人隨行就好。
君權與臣權的相互斗爭從來不會停歇。
……
晏殊抽空給朝廷寫奏章后,便直接安排人全都在貢院里居住。
許多人都開始謄抄試卷,避免出現什么不該出現的問題。
時間緊,任務重,十天就要出結果。
曹利用雙腳搭在桌子上,微微瞇著。
他其實是想要出去的,在這里待著也沒什么意思。
宋綬作為副考官,盡管提前看過宋煊的詩賦的卷子,但此時還是推到了晏殊跟前。
“此考生的詩做的不是太好,這首赤壁賦卻是十分的優美,但并不符合賦的講究對偶。”
晏殊接過后,仔細瞧了瞧,確認宋煊的賦寫的不錯。
但是那首詩與賦相比較,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篇我也看了,雖然詩賦不算極佳,但更是確認此子讀書極多,否則不會寫出連我等都不知道的典故。”
蘇耆跟著評判一句。
晏殊卻是不相信宋煊能讀過多少藏書。
就勒馬鎮那個小地方,私塾教學力量差的狠。
沒有埋沒宋煊與張方平這樣的讀書天才,完全是他們兩個自身實力強橫。
晏殊比任何人都了解宋煊的作為,他這首詩里大家沒有見過的典故,定然是他自己個編纂出來的。
“且先寫個甲等放在一旁吧。”
晏殊并沒有直接定什么解元之類的。
萬一有比宋煊表現好的學子出現也是可能的。
況且宋煊的詩賦還是有待商榷。
曹利用閑的無聊,拿過這張卷子,開始念一念,這詩寫的有些拗口。
然后開始念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宋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嘖,還他娘的宋子,他怎么不寫孔子孟子老子呢!”
“哈哈哈。”
曹侍中說的笑話,大家還是要捧場的。
“不太行,開頭一點都不對仗,連我都看出來了,你怎么能給甲等呢!”
曹利用開始掰著手指頭往前數:“也就是兩年前的事。”
晏殊愣了一下。
難不成宋煊兩年前,真的去赤壁那里游玩了?
因為他下意識的覺得宋煊是隨便胡寫的,直接往后倒騰了幾十年。
依照宋煊的野性,家里又沒人管,他往外跑,也實屬正常吶!
然后晏殊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