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平只覺得書院當中有人是壞比,就是為了給宋煊添堵。
畢竟這里不比家鄉的小私塾,此處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總歸是心思復雜。
“不必理會,待我先想想怎么揪出幕后之人。”
待到包拯吃完飯,宋煊四人才進入書院的大門。
大家都可以看見,應天書院今時不同往日。
自是有人不斷的游走,不少人聚在一起。
聽著其中某個人慷慨激昂的訴說著什么。
“直娘賊,真是群眾里面有壞人吶。”
宋煊回到教室。
發現也就是幾個通過發解試的人,端坐在教室里。
“十二郎來了?”王堯臣面帶疑問:“有人找你了嗎?”
“倒是沒有,今日怎么都不讀書了?”
宋煊坐在一旁,面露疑色。
王堯臣就把自己知道的事,與其他人的串聯說了一通。
“有人找過王兄了?”
“嗯,不過被我拒絕了。”王堯臣搖搖頭:
“此事他們想的未免也太簡單了。”
“朝廷出此政策,意在加大科舉難度,只能說明朝廷冗官現象極為常見。”
“如何會改變既定的政策?”
王堯臣話鋒一轉:“十二郎也是來做說客的嗎?”
“你懷疑我的腦子?”
“哈哈哈。”王堯臣連忙擺手笑道:
“我自是不會懷疑,只不過有人打著你的名義來勸我,這自是會讓人誤會的!”
“直娘賊!”
宋煊忍不住再次怒罵一聲:“我宋煊的名頭就這么好使嗎?”
“哈哈哈。”
王堯臣瞧著宋煊這幅不自知的模樣,頓感十分好笑。
“你宋十二的名頭別說在這小小的應天書院,就算是在整個宋城,誰人不知,哪個不曉?”
在養望這件事上,王堯臣不得不佩服宋煊。
此子雖年紀輕輕,但做事卻是老辣的不行。
那書鋪的利潤不僅供應書院,還為書院拉來了別人的“贊助”。
就是為書院學子們能夠安心學習,至少油燈、蠟燭再無短缺現象。
那中午一頓飯,也是十天內有八天會有的。
不僅僅是惠及書院,歸德軍的一些家屬,以及專門照顧孤寡老人幼童的地方,也是經常有吃喝送去,還有義診等等。
小小的勒馬鎮及時雨宋煊的名頭,早就喊到了整個宋城。
那幫賊配軍的家屬,要么就是負責粘貼紙張,要是手藝好的,就被絲綢行吸納。
否則那以前的絲綢行長趙會長,如何能輕易易主,被雷員外獲得?
所以王堯臣覺得,此事就算不是宋煊的意思,但架不住有人裹挾他的名聲,來逼迫他認下。
宋煊面色很是不爽,這還是他第一次被名聲所累。
“現在我可是聽說什么要組成十八路諸侯討董,就是不知道這個董會是誰?”
王堯臣瞧著宋煊的面色:
“你才十八路諸侯盟主之位,舍你其誰?”
“好啊。”
宋煊連連頷首:“我是真沒想到咱們這小小的應天書院,真是臥虎藏龍。”
“晏知府上次發解試的題目大多數都跟歷史有關,現在一個個苦讀史書,把學問都用到這上面來了。”
“哈哈哈,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