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宋煊的成長軌跡,根本就不像是個“正人君子”那樣去發展的。
這小子早就在鄉下長野了!
就如同他寫的石頭記的美猴王一樣。
指不定什么時候就去朝堂大鬧天空去了!
晏殊卻是不如宋綬如此悲觀,他認為宋煊是個可造之才,將來就算遇到什么難事,他都有解決的辦法。
他能發現如此良才,并且好好培養一番,是大宋朝堂的幸事!
至于宋煊有大鬧天宮這種行為,晏殊是不大相信的。
因為晏殊更認同自己有一雙識人的雙眼。
他很是確信宋煊是非常善于自保,尤其善于片葉不沾身。
方才那個絕佳的法子,便是在宋煊方寸之間想出來的,尋常人哪有這等本事?
“公垂,勿要如此悲觀。”
晏殊同樣拍了拍宋綬的肩膀:
“十二郎這法子當真是妙啊,妥妥的陽謀,當真是無懈可擊!”
“我等為官也要學習此等方法,將來才能更好的為官家做事。”
宋綬卻是覺得晏殊他在拔苗助長。
宋煊的人品是有的,但是他的手段,卻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行。
“可是,他這樣,如何能行?”
“有才無德,豈不是跟癭相王欽若一個模樣了?”
尤其是宋綬還得知王欽若的兒子王從益經常跑到宋煊的店鋪去聊天。
也不知道他是被石頭記吸引了,還是被三國演義吸引了。
總之宋煊與當朝宰相之子王從益關系不一般的事,自是有不少人都曉得。
畢竟王從益那個病秧子模樣,早就人盡皆知。
至于宋煊給顧通判做手術這件事,晏殊并沒有往外傳。
他倒是能理解王從益去尋宋煊的本意。
只不過宋煊早就說過他的師傅治療外傷尚可,治療內傷,幾乎沒什么可能。
所以治療王從益內疾這種事,晏殊從來就沒有往心里去過。
因為知道王從益無論跑多少趟,全都是無用功。
“慎言。”
宋煊連忙制止道:
“宋通判,你知道我的嘴很嚴的,也用不著說這些話來試探我。”
“我宋煊雖與宰相之子王從益交好,但并沒有為自己謀取什么私利。”
“就算謀取私利,你也不會說出來的。”
“那必然啊!”宋煊覺得有些好笑:
“誰會把自己做的壞事公之于眾,連許拯都知道事發了,要去誣陷其他人呢。”
宋綬又是嘆息一句:
“我是覺得你宋十二將來踩了一腳污泥后,發現還挺好用的,然后全身都跳進污泥里撒個歡,感覺跟回家了一樣。”
“嘿,宋通判,勿要這么說,我可不是什么佩奇啊!”
宋煊明白宋綬的意思。
他就是怕自己走了歪路,危害整個大宋。
丁謂、王欽若便是如此。
而且宋綬從不懷疑宋煊將來能夠身居高位這件事!
“什么是佩奇?”
“一種豬。”
“哦,是種豬啊!”
晏殊表示理解了。
他還真沒看過配豬這種事。
畢竟羊肉在大宋才算得上是士大夫的主流肉食。
豬肉騷臭,又沒有經歷大規模的閹割,自是味道及沖,不受歡迎。
但是有些地方專門養豬的地方,是有閹割的動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