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意外的瞥了曹利用一眼,畢竟在這個小群體當中,王曾一度認為曹利用是視自己為最大的對手。
未曾想這么長時間,問他話,他便覺得自己說的對。
“可是呂夷簡所言也有道理。”曹利用又拉了回來,并沒有搞偏架:
“突然改革,并沒有讓許多學子適應,怕是會鬧出事端。”
劉娥突然有些想要放棄試探的想法了。
曹利用這是覺得誰說的都對,但是他就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給出的理由,也是頗為符合他這個樞密使說的話。
若是真的在科舉考試上說諫言,定然會遭到那群文人宰相的集火。
你一個臭丘八,也配給科舉考試提意見?
故而這種事大家就是維持面上的體面,問一問罷了。
“太后,陛下,此事不僅要迅速推行,而且還要在明年的春闈推行以策論為主導,而不是詩賦。”
王曾又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列舉了策論為主的好處和理由。
諸如選拔實用人才,策論要求考生針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考察考生的治國理政能力和實際才干。
減少浮華之風,策論注重內容而非形式,能夠減少科舉考試中的浮華文風,提倡務實學風。
這其實是為歐陽修倡導古文運動的開端,反對駢文的華麗空洞。
因為西昆體當真是過于空洞。
當官之后,就會寫詩來與同僚在酒場上應和,于官場、朝廷無益。
最重要的是詩賦的缺點:迎合考官喜好。
詩賦考試容易導致考生揣摩考官喜好,投機取巧,而非真正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每個考官看詩賦都是有著極大的主觀。
不像是策論,至少大多數人都能看出來學子的想法。
到時候選拔出來的優秀學子并不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那對大宋還有什么好處!
王曾與呂夷簡因為科舉變革這件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曹利用站在一旁看戲。
自從自己退出后,他們文官一致對外先把他排出小團體的操作就失效了,轉而內部相互攻擊。
誰都不愿意服氣,都想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政策。
曹利用看戲都有些看膩味了。
他只是暗暗的想著,宋煊也該參加發解試了。
就是不知道這次他能否真的考一個解元出來,給我這個未來的老丈人長長臉。
劉娥見宰相不和,其實她是有些高興的。
唯有如此,才能維持朝廷的穩定,她也更能把控朝廷。
要是底下的臣子都一條心,到時候該睡不著覺的就是她了。
吵來吵去都沒有個結果,劉娥只能宣布此事過后再議。
且先等各地的發解試結果出來之后,再進行商討。
諸位相公該歇著歇著,該去吃飯的吃飯。
趙禎沒有感到絲毫困倦,他的精神頭可比滿場的人都要足,仔仔細細的聽著那些宰相們之間的爭論,進而增長自己的見識。
他們說的都在理,但是為了大宋的將來,趙禎內心是想要支持王曾的,對科舉考試進行一些變革。
因為西昆體那種詩詞,他也是十分的不喜歡,過于空洞以及矯情!
待到趙禎回了房間休息,他立即就翻出了皇城司給他傳回來源源不斷有關宋煊的情況。
趙禎示意伺候的人全都出去,并且把門關好,他要仔細瞧瞧三國演義寫到哪里了。
還有宋十二這陣子又干了什么缺德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