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十二這首詞,我覺得也是世人難以超越的一首。”
蘇耆更是連連贊同:
“除非后世也能出現諸如李太白一樣的謫仙人物,否則宋十二這首便是中秋詩詞的絕唱了。”
“哈哈哈。”
晏殊摸著胡須,當即放聲大笑起來。
他緩了一會才道:
“當年宋十二在他老家勒馬鎮釣魚,便是吸引到正在走臥龍橋上的我了。”
“那時我本以為是貪玩的普通學子,未曾想隨意的測試一二,便發現他宋煊是個好苗子。”
“可惜因為家庭緣故,并沒有得到重視,否則早就走了神童試,何故在這繼續科考呢!”
眾人也明白鄉下消息閉塞,并不是很確信知道朝廷的一些政策。
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皇帝死了,新帝上位的事。
“我才邀請他與張方平二人一同前來參加應天書院的考試。”
“不錯。”
宋綬摸著胡須也是一副感慨的模樣:
“當時晏知府也是釣魚癮犯了,宋十二一個勁的上魚,偏偏晏知府一條魚都釣不上來。”
“晚上他還與我說,本地的魚不認他這個外鄉人的餌找補呢,絕不是自己釣魚水平不行。”
“哈哈哈。”
眾人聽著宋綬的描述,更是發出一陣大笑。
如今繁重的工作結束了,又有賢才出現。
他們大多數人都心情愉悅。
況且宋煊等人還是晏殊自己看重的賢才。
若是在晏殊任職期間,應天書院參加天圣五年的殿試,有多人通過,足以證明晏殊的教化之功。
宋祁還想著要邀請大家去他那里開宴會呢,也算是加深感情。
晏殊回想起與宋煊初見面,倒是十分的有趣。
尤其是那次出題的策論,讓晏殊印象深刻。
如今宋煊的策論寫的好,那對奪取天圣五年的狀元,簡直是易如反掌。
但是晏殊并不打算把宋煊的這個底牌,提前說出來。
萬一朝廷還要磨磨蹭蹭,不想進行科舉考試改革呢?
晏殊覺得最好的后續,便是大宋各地的發解試結束后,許多學子都要鬧一鬧,至少有聲音傳上去才叫好呢。
逼迫他們加快改革,宋煊才能徹底的穩住腳跟,吃上這個紅利。
晏殊見眾人眼里露出羨慕之色,遂摸著胡須道:
“宋十二啊,他就是心氣太高,還總是不務正業。”
“他總是把心思放在別處。”
聽完晏殊的話,蘇耆等本地官員表示理解。
就宋煊做出來的一些事,足以讓他們瞠目結舌了。
人怎么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呢?
不過若是他們將來能夠主政一方,倒是希望治下能有宋煊這樣的人才。
無論是支持書院教育,還是拿錢照顧孤寡老弱群體。
總之宋煊都是出了大力的。
再加上人家是主動要求上稅。
這么多年,就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其余那些商人要不就是偷稅漏稅,要么就藏著兩個賬本。
總之是能往自己口袋里裝就是了。
誰愿意往外撒錢啊?
哪像宋煊那樣,直接往外大規模的撒錢。
倒是也少了許多人惦記他賺了金山銀山之類的事。
總之便是誰都知道宋煊是急公好義的及時雨,可背地里被不少人罵敗家子之類的。
有點錢就嘚瑟,不知道要給子孫后代都留些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