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樣子像是剛來的模樣,身上的衣服都沒換,還帶著一絲水面上的氣味。”
“哎,宋煊,面若冠玉,目如點漆,身高六尺,極為雄壯。”
“什么?”
幾個官員爭相看了起來,他們本以為是韓琦,可是越看越像是這宋十二。
畢竟韓琦的描述當中沒有及其雄壯這個詞。
“龐判官,你說那個人會不會是宋十二啊?”
龐籍本想直接應聲。
可是一想到此事出了這么久,都沒有爆出是誰!
就算真是宋煊做的事,但事情往往不是巧合。
那必然是有皇室的人幫助宋煊掩蓋,防止他在科舉考試之前遭到報復。
宋煊的名字,又不是頭一次被劉太后以及官家知曉。
所以在轉瞬之間,龐籍便下意識的搖頭:
“話本里的人物說辭,怎么可能在現實當中也有人完全符合呢?”
“尤其是宋十二一看,便是與其余學子一樣,才剛到東京城,放下行李便來禮部報道,如何能是他?”
幾個人聽了龐籍的回答,也是覺得在理。
這幫學子都是初到東京城,怎么可能會摻和前幾日的事呢!
“你說,會不會是當時宋十二直接跑路,發現沒有事,這才跟著其余人一同前來報道的?”
幾個吃瓜群眾再次點頭,覺得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
龐籍當即笑了笑:“依照那人敢在東京城當眾怒斥宗室子的行為,不像是跑路之人。”
“還是龐判官說的在理。”
宋煊并沒有理會龐籍等吃瓜群眾的話,他們也沒想著讓宋煊聽著。
畢竟背后討論,也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
況且這些個學子面臨科舉考試,內心都有著極大的壓力。
沒必要多嘴問一句。
宋煊卻是靠著門口,他們的議論聲不自覺的就傳到耳朵里了。
待到這幫學子交完費用后,禮部的人又說你們報道的時間不算早了。
三日后,也就是在省試之前。
有兩項重要活動,你們最好都參加一下。
第一個是舉子集體覲見皇帝之禮,名曰群見。
第二個便是拜謁孔子之禮,叫謁先師。
“敢問此番進京考試都學子有幾何?”
宋煊當即詢問了一二。
“目前已經超過七千之數。”
龐籍給宋煊解釋了一遭:
“雖然你們是第一屆遇到科舉考試改革之人,但是相比于前期,人數也有所減少。”
因為以前不用重復考試,如今是無法通過省試,便要在參加發解試的考試,可就不一定能夠順利通過了。
宋煊聞言倒是松了口氣:
“那還行啊,才七千人,我等都是從萬人里考出來的,不害怕了。”
龐籍瞥了一眼宋煊,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故意裝糊涂。
參加發解試的學子,可以說是良莠不齊。
但是參加省試的學子,那是精銳!
參加殿試的學子,更是精銳當中的精銳。
豈能同時相比較?
張方平等人也并不在意,反正能來參加省試就行了,若是不能通過,就當練手了。
誰還沒落過榜似的!
“行了,你們記得參加這兩次活動就好,定要保重身體,莫要吃壞了肚子,到時候可就遭老罪了。”
龐籍不厭其煩的叮囑這些“種子”選手。
“多謝。”
幾個人道謝連忙離開。
另外一個官員卻對龐籍笑道:“那宋十二如此想問題,定是個書呆子,如何能是怒斥宗室子之人?”
“是啊,是啊,虧方才咱們還以為是他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