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臺本里沒有這句話啊!
王曾有些詫異。
因為他知道大宋的冗官現象是有的,而且照如此下去,會越來越嚴重。
宋初時期官員數量也就千人左右,到了真宗時期也不過萬。
但從宋仁宗在天圣五年擴招的幾年后,官員數量直接翻了一倍,待到張元叛宋投夏后,殿試便是擺設了,一個不罷黜。
大宋官員數量直接暴漲到近五萬。
是唐玄宗的時期的官員的三倍多。
可是大宋的領土不如唐代的領土多,冗官現象在宋仁宗時期極為嚴重。
這就更不用說幫官員干活的吏員以及臨時工了。
大宋是因為商業活動有錢,朝廷也有錢,但是財政危機非常嚴重。
朝廷收上來的稅收全都用來給官員和軍隊發錢了,一丁點存款都沒有。
許多錢財也落不到基層人員手里。
一旦發生什么天災人禍,或者是戰爭,根本就掏不出來多少錢來做事。
就算是范仲淹想要改革,可是官僚集團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夏竦主動舉薦的范仲淹,讓他得到重用,但是隨著慶歷新政,夏竦直接陷害富弼,逼迫范仲淹離職。
如此以來,改革直接胎死腹中。
作為皇帝的趙禎,在說完自己的命令后,整個人都顯得極為亢奮。
母后不在身邊,大臣也站的遠遠的。
下面數千舉子的眼睛全都望著他。
再聽著下面舉子們的歡呼聲,趙禎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天子的權威!
如此一來,不單單是為了讓十二哥考中進士的幾率增大,更多的是興許能夠多拉攏上百名忠心于他的后備官員。
下面那些老考生不是沒有參加過這種活動。
趙禎說這話,是為了“擴招”,讓更多人的心生感恩之心。
畢竟以前進士科最難。
競爭也更加激烈。
每次能通過進士的也就一二百人。
如今趙禎一下子就給他們增加了一半的名額,于是眾多學子狂喜著,歡呼陛下圣明之類的話。
宋煊也沒想到,宋仁宗擴招的命令,會在天圣五年下達了。
他也是有些發蒙。
但是身邊的同窗們大多數都在振臂歡呼。
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極大的笑容。
大家來參加科舉考試,甚至不愿意靠著家族的余蔭去當斜封官,不就是想要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嗎?
官家一下子就給了他們更多的希望!
如何能夠不興奮?
宋煊一旁的王泰更是大聲的嘶吼著,天子實在是太照顧他們了。
呂樂簡更是樂的搖頭晃腦的。
皇帝高興,這些前來參加應考的舉子高興。
但是身為宰相的王曾,卻是不怎么高興。
但是天子的話都已經說出來了。
他這個宰相再怎么不樂意,也不能當眾反駁。
否則君威何在啊?
王曾心想,照此下去,不出十年,大宋的官員就會越來越多,哪還有位置去安置如此多的官員?
難不成真的要打仗去收復燕云十六州緩解官員太多的壓力嗎?
可是朝廷哪有那么多錢去收復燕云十六州呢?
別看大遼皇帝率兵五十萬親征西夏,就算是被打的落花流水,那以大宋目前的軍隊,也沒有把握能夠在燕云十六州站穩腳跟。
頭疼。
王曾平日里是極為尊重官家的,可是眼前的官家不知道是一時興起,還是蓄謀已久的,又是突然給他出難題。
站在王曾身邊的人精呂夷簡自是感受到了王曾的無奈。
如今王欽言在南京養病,許多事的決斷權都落在了王曾頭上。
其實呂夷簡覺得,擔在王欽若肩上的擔子,他也可以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