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一蹴而就。
“嗯?”
劉娥與趙禎皆是有些發愣。
“你確定?”
趙禎有些不確定的詢問。
他知道宋煊挺厲害的,當時省試策論他便寫的極快,然后趴在桌子上睡覺。
因為收卷子這種事便是內侍做的,晏殊等這些官員都無權去瞧這些人的卷子。
唯有編排官把卷首的姓名以及籍貫等重要字眼糊上,用字號代替,并且給下一個負責謄抄的官員謄抄完之后,才能給到考官去看。
然后這個考官定下等級,再次糊上,才能給下一個負責審核的考官看再定等。
最后再看他們二人各自的評級是否相同,如此一來避免有人操縱考生。
“回大娘娘與陛下的話,臣確定。”
張茂則極為鄭重的道:
“前面半個時辰,宋會元他一直都在用銅爐暖手思考,后面不足三刻,他就把那篇策論給寫出來了。”
“不足三刻?”
“文章很短嗎?”趙禎連忙詢問。
“回官家的話,臣大概數了一下,在一千二百字左右。”
聽到張茂則的回答,劉娥是有些驚訝的。
因為毛筆還需要加上沾墨,寫幾個字就要沾一下。
在保證快的時候還不出現錯字。
宋煊的速度遠超科舉合理的速度。
因為劉娥曉得真宗朝時,楊億寫文章是最為神速的。
楊億揮毫立就為《西昆酬唱集》寫序,那也是用了一個時辰。
大約八百字。
這還被朝中眾人贊為文不加點的特例呢!
為此楊億還得意了許久。
更不用說此時宋煊還是在殿試,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時刻,寫的如此之快。
當真是讓人不敢相信。
就算太祖太祖二朝的快槍手為了奪冠,也沒有這種速度。
當年在趙匡胤看來,就是誰寫的快,誰就是狀元!
甚至當出現兩個人交卷的速度一樣快,可狀元只有一個。
趙匡胤讓他們現場打一架,誰贏了誰就是本屆狀元郎!
司馬光他日錄《資治通鑒》也不過是三千字左右。
“他。”
趙禎有些驚喜,但隨即掩蓋自己臉上的喜色:
“看樣子方才臨考前發生的事,對十二郎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朕便放心了。”
“那就把他的卷子拿過來看看。”
聽見劉娥發了話,張茂則一時間有些發蒙。
畢竟這不符合殿試的流程。
趙禎則是開口道:
“大娘娘,此舉不符殿試的規矩。”
“去把孫奭、劉筠喊來,他們經驗豐富。”
“是。”
兩位大儒對劉太后行禮,隨即聽到發問:
“宋十二的策論寫完了,但是沒有提交,老身想要現在瞧一瞧,可是不符合規矩?”
“這。”
孫奭也是一愣。
他著實沒想到宋煊在開考前遭遇如此大的麻煩,還能及時調整心態,并且完成了這道策論題的撰寫。
“這就寫完了?”
劉筠倒是許久沒有見到如此才思敏捷之人了。
“確實如此,只用了不足三刻。”
劉娥瞧著兩位當時大儒:
“所以老身想要提前看一看,但是官家卻說這不符合殿試規矩,你們知貢舉的次數多,可有先例?”
孫奭目瞪口呆。
他本以為宋煊能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答題便是極強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