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嚴明,不可輕移,深得太祖立國精髓。”
“更難能可貴的事,他知道剛柔并濟之理,不似那些書生,只知道死守教條。”
劉娥意味深長的轉向趙禎:
“六哥兒,此人用的好,可成為朝堂砥柱,若是用的不好,怕是要做第二個寇準了。”
方才他們母子倆還說寇準的事,如今再次提起,讓趙禎一時間有些沒理解。
“你也看看。”
“多謝大娘娘。”
趙禎坐在一旁開始看起宋煊的試卷來了。
光是劉太后對于宋煊的評語,就讓劉筠、孫奭二人同時張望,想要看上只言片語。
但是被皇帝身邊的宦官所阻。
萬一還要給考官判卷子,輕易知道了宋煊的內容,到時候難免會有陳堯咨的同黨。
畢竟他們陳氏三兄弟在朝中為官多年,樹大根深的。
要不然今日這事,也不會在人眼皮子底下發生。
屬實是燈下黑了。
所有人都覺得沒有人敢在殿試這場盛大的事件搞事,可事情往往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偏偏出了意外。
世事無常!
晏殊也好奇宋煊寫了什么話,竟然讓劉太后對他有這番評語。
晏殊覺得宋煊這次的策論寫的并不激進,相反十分的保守。
要知道劉太后的執政風格就比較保守。
寧愿不做,也不去犯錯,給人留下攻擊她臨朝稱制的話柄。
晏殊是聰明人,他與宋煊接觸的時間也長,大家都有基本的了解。
宋煊想要對晏殊進行戰略欺騙,那還需要大費周章。
但是別人不如晏殊聰明,也不如晏殊了解宋煊。
故而能夠被宋煊輕易的帶進溝子里,讓他們供宋煊驅使,借此達到他的目的。
趙禎看著宋煊這篇文章,洋洋灑灑且有理有據。
他與劉娥也是一樣,對宋煊如此廣闊的引用都極為驚訝。
不說那些案子,光是太祖、太宗的話,趙禎都不清楚有沒有說過。
畢竟他今年才下令,讓人編纂三朝實錄之類的,以此來銘記先帝們的教誨。
結果宋煊就直接拿出先帝們的手段,來教導自己如何處理政務。
這也忒巧妙了些!
趙禎自己都沒有想到。
原來自己還能向前輩們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皇帝?
因為他一直都是按照劉娥交代給自己的要求去做的。
可自己的母后她又不是真正的皇帝,如何能懂得帝王心術?
趙禎又開始讀第二遍,瞧著金石雖堅,無韌則碎。
“朕每日都聽政,見母后與王相、呂相裁決萬機,朕又何嘗不想像他們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皇帝呢?”
“可惜,親政的時機怕是遙遙無期。”
因為趙禎發現自己母后對于權力抓的非常牢固,除非她駕崩,才可能交到自己手中。
趙禎明白時機還不到,他只能在自己的心頭上刻上一個忍字!
“十二哥又引寇準、王旦舊事,分明是說。”
趙禎立馬抿住自己的嘴唇,生怕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他下意識的瞥了一眼自己的母后,隨即開口道:
“大娘娘,朕覺得宋煊寫的策論極好,怕是沒有人會比他寫的更好了。”
劉娥瞧著趙禎:“官家的意思是,想要當庭點宋煊為狀元?”
“便是如此。”趙禎鼓足勇氣:“朕覺得宋煊的策論,寫的很有條理性,也極為有道理。”
劉娥輕微頷首,她也是這么想的。
可是又想著對宋煊的恩寵,得從自己這里出,便沒有立即開口答應。
聽著這母子倆的對話,孫奭突然出聲道:
“官家,大娘娘,此事還是要從長計議,至少讓老夫這個主考官看一看。”
“也好。”
劉娥表示贊同。
她對于宋煊點為狀元覺得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呂夷簡一派確實需要有人幫自己去敲打敲打。
但同時又能避免大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