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也不僅僅是呂夷簡暗中廣植黨羽,還有其余人呢,他們也會成為你的助力。”
因為有許多家人在,他們并不是很了解黨爭,所以李仕衡也就沒說的太明白。
“總之一句話,那便是以退為進,請君入甕。”
宋煊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他其實有些理解李仕衡的話。
呂夷簡被劉娥認為是他的人,自己要找機會讓劉娥生疑。
同時劉太后與皇帝之間,也會暗中有所博奕,這是可乘之機。
然后團結不屬于呂夷簡一派之人,甚至是與呂夷簡做對的黨派。
通過李仕衡的啟發,宋煊再想如何讓陳氏兄弟成為眾矢之的,甚至被踢出呂黨,自己更好方便做事。
但是他對呂夷簡又不是很了解,貿然行動怕是不妥。
“聽著外祖父的話,當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啊!”
曹利用還在瞇著眼睛思索,就聽宋煊吹捧的話說出來了。
李仕衡哈哈一笑,他就知道宋煊是個容易被點透之人。
正在說笑間,曹利用又接到匯報,說是秦王的孫子王世融前來求見。
秦王王審琦他是義社十兄弟之一,他的兒子除了長子娶了宋太祖的女兒外,其余八個兒子都默默無聞,在皇宮站崗。
到了孫子這一輩,也沒什么官職,唯有公主生的兒子因為有皇室關系,在外任職,以至于每次家庭聚會都坐在幾位叔父前頭,被世人嗤笑。
曹淵知道王世融,同是在內殿待著的。
“請進來吧。”
曹利用開口,也想瞧瞧這位老將門的孫子想要做什么。
王世融領著自己的兒子王克臣,說明了來意。
便是他十三歲的兒子好讀書,喜作詩,懂音律,也想要走科舉考試這條路子,期望宋煊能夠給于建議。
曹利用一聽這話,當即有些佩服。
將門子弟想要考進士的也有,但是很難成功。
王家落魄到世代子弟都要去當禁軍了,王世融不愿意自己的兒子走老路,正好他喜歡讀書,那就全力托舉他去考進士。
興許能走出一條道路來。
曹利用沒言語,他只是覺得這些老牌將門子弟過的也不容易。
大宋這國策,他們想要猖狂起來都沒什么資格,注定是被打壓的。
不過要是轉為文職,去考進士,想必也是會受到極大的歡迎的。
宋煊倒是沒有推辭,當場對他進行了一些四書五經的測試,以及現場做個詩,中規中矩的。
“讀的很扎實,若是有幾個好的夫子教導,定然能通過科舉的。”
聽著宋煊的話,王世融大喜過望,連忙詢問宋煊是否可以指導一下自己的兒子,錢他可以出的。
宋煊想了想:“我在東京城為官可能會忙碌起來,跟我學,我不怎么會教學,因為我就是會寫,天生的,你能明白嗎”
王世融點點頭,天生的這一點是比不了的。
“不過你若是舍得讓你兒子離家去應天書院苦讀,興許就能填補自己的短板,畢竟科舉考試改革了,詩詞不再是取士的標準,還是要注重策論。”
王世融思考了一會,他單純是惡心當哥哥的王世隆仗著自己的出身好,不尊重家族叔父輩以及兄弟輩的。
他也是憋了一口氣,想要讓兒子爭氣考中進士。
到時候便能夠狠狠的把羞辱還回去。
“應天書院霸榜的消息一經傳開,怕是以后都要去書院讀書了。”
李仕衡又給提醒了一句:“早做決斷,否則想去都沒有位置的。”
“多謝諸位。”
王世融站起身來對著幾個人道謝行禮,最終牽著自己的兒子離開了。
他依然決定好了,就讓兒子去應天書院就讀。
待到王世融走后,曹利用瞥了眼宋煊,對著自己的岳父道:
“我看他的意思想要讓他兒子當宋煊的學生”
“便是如此。”李仕衡輕微頷首:
“不過顯然是打錯了算盤,十二哥兒這樣的天才,使用的學習方法,普通人不會適用的。”
“不過有了十二哥兒的鼓舞,相信會幫助他下定決心的。”
曹利用又想起自己那三個在國子監讀書的兒子。
人家都是從國子監拿錢,自己兒子是次次交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