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火急火燎地趕到園區,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緊。
只見幾棟即將竣工的大樓外墻,蜿蜒著一道道醒目的裂痕,仿佛是無聲的吶喊,控訴著工程背后隱藏的問題。
此時,園區門口已經聚集了一些聞訊趕來的群眾,他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質疑聲如潮水般開始蔓延。
“這建的是什么豆腐渣工程啊?還沒驗收就裂成這樣,以后誰敢在里面辦公?”
“咱們的安置房不會也這樣吧?”
“就是,當初征地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可別是糊弄咱老百姓吧!”
……
陳揚深吸一口氣,正要上前安撫群眾,卻看見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走來,有些人還拿著攝像機,不知道是媒體的記者,還是好事的自媒體作者。
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一見到陳揚,他便提高了聲調,話語里滿是責備與質問:“你是這個項目部的負責人嗎?看看你們搞的這是什么名堂!這可是關乎寧海未來發展的關鍵項目,如今弄成這般模樣,你怎么向全市人民交代?”
“請問你什么人?”
陳揚沉聲問道。
“你不用管我是誰,你們建這個工業園區用的是納稅人的錢,我們有權力監督、質疑!”
眼鏡男振振有詞的說道!
陳揚雖然一時間搞不清楚這些人的來頭,但是看他們的樣子,顯然是有備而來,結合著之前孔偉搗亂的事,說不定這些人的背后還有黑手!
因此,陳揚便沒有跟他們多說什么,以免被他們拍下來,斷章取義!
多說多錯的道理,他還是很清楚的。
因此,面對這些人咄咄逼人的發問,陳揚直接來了個三緘其口。
這些人質問了一通,見陳揚是個悶葫蘆,也就不再搭理他了。
他們把鏡頭紛紛聚焦在那些裂縫上,鎂光燈閃爍間,園區的“傷疤”被無限放大,輿論的風暴愈發洶涌。
陳揚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向楊朝山書記做了匯報。
按照楊書記的指示,等這些人拍完照離開之后,他立刻召集項目部的骨干成員開會。
會議室里,氣氛凝重,眾人面色各異,有焦慮、有惶恐、也有幾分迷茫。
“大家先別慌,當務之急是找出問題的根源。”
陳揚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聲音沉穩有力,猶如定海神針:“我們馬上組織專家團隊,對園區的建筑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評估,一定要搞清楚,這外墻開裂到底是怎么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