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夫子說這幾個孩子雖然做不出錦繡文章,但"心算極快";文夫子則夸他們“做事有條理”。幾個孩子都機靈,也好學,做管事、做賬房都沒有問題,但又確實不是科考的料,連縣試的門檻都摸不著。
這也是景秋蓉和景逸商量后,放心他們出去的原因,畢竟孩子們大了,總不能在莊子里閑養著,能做事、肯做事,以后才有出路。
現在其他那三個男孩留在城里,都進了店鋪當學徒,只有小蓮另有想法。
她估摸著景春熙在家,就以看弟弟妹妹為由,請了假回來。她一大早特意換上了最體面的衣裳,發間插了一支素銀簪子,本就想過來找景春熙,沒想一大早大宅卻有事專門傳喚她過來。
“建安郡那么遠,你放心得下弟弟妹妹?”景春熙確實有往九江郡和建安郡放幾個人的想法,那邊買賣做大了,留點自己的人自然是有好處的。
茶盞在手中轉了半圈。她最近正在物色人選,既要機靈能干,又要忠心可靠。大伢自然是不好放回去的,那孩子雖然聰明,但景春熙還是覺得讓他異地干事比較好,這樣也不容易出事。
她可不敢把別人的承諾全部當了真,覺得適當的監管還是很必要的,就像風箏總要攥著線。
“家里最小的也六歲了,其他的都已經超過十歲,懂事得很。”小蓮的聲音輕柔卻堅定,臉上有種我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我去京城大半年,他們也過得好好的。就連最小的也那個,早晨也自己打水洗臉,晚上知道把衣裳疊好。
停頓了一會他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昨晚,還是他們幫我打的洗腳水。”
她又頓了頓,“我也和從新談論過這件事,他讓我若有想法,就放心去做。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讓弟弟妹妹們真正成長起來。”說到這個弟弟時,她眼里閃著驕傲的光。
“去了建安郡最多一年只能回來一次,你真的舍得?”景春熙注視著小蓮微微顫抖的睫毛,繼續說“而且,從新、從軒、從宇三個,明年我打算讓他們跟浦哥兒一起去文華書院。”她故意把話說得輕描淡寫,卻仔細觀察著小蓮的反應。
小蓮聽到這話,不但沒有擔憂,反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像是有人在她心里點了一盞燈。“這樣就更好了,”
她的聲音因激動而略微發顫,“如果我能去做賬房,從新又有出息,弟弟妹妹會更上進,更努力的。”她仿佛已經看到弟妹們穿著整潔的衣裳,捧著書本的樣子。
“你既有決心,那就做好準備。”景春熙終于露出微笑,"我再跟爹爹娘親商量一下,再定三個人,元宵后一起出發。"以現在的情形,九江郡和建安郡都放兩個人,那邊也都有人照應,應該是差不多了。
“欸!欸!謝謝熙兒。”這話把小蓮高興壞了,她差點打翻面前的茶盞,慌忙用袖子去接,又想起這不是在自家的木桌前,頓時羞紅了臉。但還記得來一句:“那大管家那邊...”
“放心,我會讓娘親會跟大管家說的。”景春熙安撫地拍拍她的手,“倒是你在城里還有什么東西,要不要他們幫帶回來?”她忍不住關心道,也為小蓮即將開始的新生活感到高興。
“沒有了,東西我都帶回來了。嘻嘻!"”小蓮第一次在景春熙面前露出狡黠的笑容,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
她是早有準備的,也勢在必得,本就只有兩三套換洗衣裳,回來時全都塞進了那個藍布包袱。至于枕頭被褥,都是公中的東西,自有人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