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沒人,李建國和梁月梅應該都在地里忙碌著。李龍看網已經拾好,應該是上午陶大強過來搞的。
他把車子在南墻跟立好,這樣曬不著。然后去把用來下網的大輪胎氣放了,提著去了閑房子。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其實輪胎也是這樣。充氣時間太久,會疲勞,跟那啥一樣,所以適當的要放氣,回歸自然狀態。
豬圈里豬聽到人聲,在哼哼著。最近溫度沒那么高了,豬吃食很猛,長的也很快,李龍想著過段時間是不是該去糖廠再搞一回糖渣了。老羅叔那邊喂野豬,飼料也有點不夠的意思了。
李龍下午沒去下網,先弄了一大捆豬草回來,剁吧剁吧和飼料一起煮了喂了豬,然后準備做晚飯。
李娟和李強是一起回來的。放下書包后,李娟就跟著干活,收拾院子。李強手里拿著泥巴削的手槍在那里“biubiubiu”的玩著。
之所以說是泥巴削的不是泥巴捏的,是因為這邊有種有特色的現象。澆過水的一些洼地,水滲下、蒸發后,在上面一層土沒完全干的時候,地會裂成一塊塊,和大三十二開的書本那么大。
動作小心一點,能把這上面一層土塊揭下來,就形成整整齊齊的一塊泥板。大約就跟一本八十年代大三十二開語文書一樣大(馬上要出版的《守護蒙瑪拉爾》也是這么大)。
武德充沛的孩子們掀下這泥板后,就會用削鉛筆的小刀在泥板上劃出簡陋的設計圖,然后慢慢切削。
手藝好的,泥板濕潤程度好的,很容易就能切削出一把手槍來。
通常孩子們最喜歡的是駁殼槍,他們叫二把盒子。而切削難度最大的,就是把整個槍削完,最后掏那個扳機孔,通常情況下,這時候就很容易把泥板弄裂,最后前功盡棄。
所以孩子們放學的時候,碰到合適的地方,就會直接坐在這洼地里削,好點兒的一兩塊泥板就能削出一把槍,不好的可能會七八塊泥板才勉強弄出一把類似五四手槍的泥槍。
當然,如果有耐心,能用紙疊出駁殼槍,用筷子或直木棍當槍管,這在孩子們中的地位就會直線上升。
這年頭車鏈子槍和火藥槍還沒出現——畢竟自行車還沒普及,自行車鏈子還算比較希罕的東西。
李龍看到那泥槍,心想著下次去烏城的時候要看看有沒有那種小砸炮玩具槍,有的話給李強帶一個。
晚上李建國和梁月梅回來,李龍便問道:
“大哥,明天是不是牽油葵?”
“嗯,明天牽葵花。你忙你的,不用管這個,那些點,我和你嫂子幾天就弄完了。”李建國喝著粥,擺擺手渾不在意。
“沒事,我和大強說了,這兩天不去逮魚了,把地里活干完再說。”李龍說道,“割麥子我不咋想干,這個還是能干的。”
“那也行。”多一個人干活自然是好事,早點弄完早省事。
吃過晚飯,李龍去到顧家,把那些東西送過去。顧博遠正拿著個饅頭啃著,桌子上一碗涼開水,一盤用醋和鹽涼拌的辣子。
李龍有點心酸,這顧曉霞不在,準岳父吃的有點簡陋啊。
“別那樣看我。”顧博遠瞪了他一眼,“我就是懶得弄。你拿來的肉也有,家里米面都有,園子里菜也有,一個人就是懶點兒。”
“那你吃點好的。”李龍把小包打開,拿出里面的雞蛋糕、芝麻餅,“吃饃喝水,瘦成干鬼。你要天天這么說,那曉霞該沒心思上班了。”
“就你事多。”顧博遠埋怨一句,“你不給他說就是了……網下好了?”
“今天不下網。地里葵花和苞米該收了。我呆家幾天,把這些收了后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