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閑房子已經不能算閑房子了,堆滿了玉米和油葵還有小麥——小麥是隊里分給各家的,這需要各家自己磨成面,當然有些人直接磨出好多袋來,省的麻煩,但大多數人家都是直接磨一兩袋,吃完再磨。油葵也是。因為小麥好存,面不好存。
當天晚上,鍋里煮的是幾樣農家常見的東西。
要放到上一世的席面上,這就叫農家大豐收。
這里面有掰玉米時后長的嫩玉米。每次掰玉米的時候都能有幾個,有些看著還嫩,但煮過就會感覺有點老。驗證的方法也簡單,不能看著嫩,還要用手掐一下,能輕輕掐出汁水來就是真嫩。
還有從自留菜地新挖的洋芋。大個頭都留下來做菜,小點兒的切起來不順手,就干脆煮上。
其實孩子們更喜歡把洋芋蛋放在灶下面燒上,冬天的爐子下面放幾個也是很不錯的。
除了玉米和洋芋,還有毛豆——其實也就是黃豆。主要是豆莢上有一層毛,所以叫毛豆。
最后就是大豆——其實是蠶豆,只是李龍所在的村子,黃豆就叫黃豆,蠶豆叫大豆,這稱呼直到很久后,有學生學了回來后,才開始區分。然后村里有人恍然大悟,自己這么多年叫錯了;有人就覺得不應該是這樣,明明蠶豆比黃豆大!
扯不清的官司。
這些東西煮在一起難免會串味兒,好在大家基本上都有皮,也不怎么在意。
屋子里空間小,而且有點悶,就在院子里,盛一大盤子出來,就在那里自己拿著吃,聊著天。
李龍覺得這就挺好。上一世最后那幾年,想找人聊天都很難。坐在一起聊幾句就刷起了手機,各看各的短視頻,聲音都賊大,嘈雜的很,沒意思的很。
“小龍,這家里的活忙完了,明天你還逮魚嗎?”李建國問。
“再等兩天。過兩天就中秋節了,等到中秋節再開始逮魚,到時賣了魚買些月餅回來。”
這邊中秋節沒那么多講究,什么拜月之類,就是一家人一起吃個月餅。那玩意兒李龍不怎么喜歡吃,太甜,太硬,偶爾吃個棗泥還行。
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只有五仁。
“也好。”李建國點頭,“休息兩天再去。隊里我聽有人說著,你這幾天不逮魚,咱老爹不在,那幾個逮魚賣魚的一天能多掙幾塊錢哩。”
“嘿嘿,那讓他們再高興幾天。”
感謝書友悟空八不戒、161220021500841、20240519184324453、隨緣江湖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推薦票支持!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