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魚賣魚!大海子新鮮野生魚!賣魚賣魚,魚便宜嘍!大海子野生魚便宜嘍!”
有人擠過去看,人雖然不多,但生意很快就開張——無它,就是便宜。
小鯽魚七毛,大板鯽八毛,鯉魚八毛,鰱魚七毛……
雖然李建國李龍沒怎么稱,但這十條網上的魚扎扎實實的盛了四個大半尿素袋子,上百公斤是肯定的。
李龍這邊到大院子里取了盆和秤,也快速的趕往石城。
等到石城的時候,太陽已經升了起來,看看時間也有十點多,人依然很多,但明顯早上賣菜做飯的人流量不是那么大。
李龍也不介意,本身就是一次計算失誤,這也沒辦法。他找了個空位,把自行車停好,盆里倒好魚便吆喝起來。
“小伙子,你這魚可沒以前好啊。”有老顧客看到了李龍,過來看了看魚,說道。
“大海子水庫里的,”李龍解釋著,“水里沒那么多水草,魚就瘦。不過魚也便宜,比原來一公斤便宜一兩毛——鯽魚七毛,鯉魚五道黑八毛,怎么樣?”
“這價錢還不錯……”現在在物資普遍開始慢慢漲價的時候,李龍這魚價還降一點,顧客聽著就覺得李龍實在:
“那行,我稱一公斤鯽魚嘗嘗,看看有啥區別。”
“好哩。來,一公斤鯽魚,多搭一條——這個要比原來的瘦一點兒。”
時間不是好時間,所以買魚的人有,但沒原來那么多。有老客也說,先前有人過來問,沒看到李龍,有些人就買了其他人的魚,有些人就干脆回去了。
李龍這回拿來的魚其實并不算差,只是相比較以前小海子的沒那么好。但其實品質和其他人賣的魚大差不差,甚至還要好一些。
因為錯過了最佳時間,所以這兩袋子六十多公斤的魚,李龍一直到快一點才賣完。
還好這些魚生命力都挺強,一直到最后一個老大爺把剩下的兩公斤多鯽魚買完,那盆里的鯽魚還在有氣無力的游著。
鯽魚的生命力之強,可見一斑。
六十多公斤魚,賣了四十多塊錢,李龍還挺知足。因為在家里吃過了早飯,李龍便沒再喝奶茶,他把盆里剩下的污水倒進路邊的溝里,東西收拾好裝好,推著車子在人流中穿行。
現在還在老街逛著的大都是兩邊縣城過來的人。本地人要么還沒下班,要么已經回家做飯去了。
擺攤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工具居多,這時候會點手藝的人還不少。北疆這邊本身原本漢民不多,但現在算是海納百川,哪里來的人都有。只要勤快,哪怕沒有一點手藝其實也餓不死人——就比如現在,去兵團那邊拾秋都能拾夠過一冬天的糧食。
畢竟人少地多,為了搶收,干的活就很粗獷,根本來不及也沒時間沒人做的那么細。就算往前十年,都有從口里過來拾荒的母女,一秋天拾了幾噸玉米,冬天就在廢棄的冬窩子里,靠吃玉米過了冬。
現在但凡有點手藝,腦子靈活一些都能過得不錯。包產到戶,各種工具肯定是缺的,不光集體缺,農戶也缺,手里干活有點余錢,自然就想把工作搞好點。
李龍從街頭走到街尾,竟然發現有賣野蘑菇的,而且很便宜,六毛錢一公斤,也很新鮮,可惜買的人少。
蘑菇很普通,就是那種草菇,李龍木屋邊的山上一片一片的那種。
賣吃食的多了一家,除了先前那個賣燒餅的外,還多了一個賣湯飯的,味道很香,飄的很遠。兩家一家在街頭一家在街尾,互不影響,其實也挺好的。
李龍有點餓,過去看了看賣湯飯的。
不大的鍋里,湯面片很厚,上面飄著一層蔥花。小推車上一撂碗,邊上有個水桶,攤主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李龍過去的時候她正在把客人吃過的碗用水桶里的水沖洗。
然后李龍就看到了那洗過的碗上有個手指的油印,頓時就沒興趣了。
盡管那湯飯里放著不少西紅柿,飄著綠菜葉子,聞著味道很好,但李龍是沒食欲了。
扭頭就走了。
還是回去自己做吧。可能兩世為人,變得有點矯情。他沒吃,有人卻不嫌棄,兩毛一碗熱飯,有啥嫌棄的?
那面片那么厚,還頂餓。
李龍騎上車子往回走,還是回家自己做吧。
反正院子里蔥、蕪荽是現成的,廚房也有辣子、毛芹,還有燷好的肉,面更是不缺。
不能委屈自己,回去自己做!(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