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少數人則會拉去市場上賣,至少能賣個高價。
像李龍這樣想著把大家逮來的魚收起來,以后慢慢賣的,整個大海子邊上那么多村子,那么多人來逮魚,可能不會超過五個。
而付諸實施,最終取得成功的,也就李龍一個。
“其實我收的魚占整個被逮的魚不到五分之一,甚至可能不到十分之一,更多的魚讓那些拿回去,打算冬天吃了。”
一個大海子里儲備的魚是絕對不止五十噸的,一百噸可能也不止。其他的魚,要么被人逮走拿回家去了,要么順水流下去了,要么被其他人收走了。
李龍記得上一世十幾年后有一次類似的“撿魚”經歷,那時候后面村子里隨便一家都撿到了四五百公斤魚。
所以呢,大海子里的儲魚量是非常大的。
李龍倒也沒覺得有什么后悔的,其實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非常不錯了。
畢竟現在無論是運輸工具還是手頭的財力還是市場規模,都不允許他收到更多的魚。
如果手頭財力允許,而且市場魚價也能起來,那么他兩毛錢一公斤收的話,估計再收十噸也沒問題。
當然,他很知足。
“那這個冬天……”
“再過段時間。”李龍擺擺手說,“再過段時間,等到十二月下旬,快到一月份的時候,那時候再把魚拉到石城去賣。現在估計零星的去縣里、石城賣魚的應該不會少。現在魚價起不來,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看著李龍有著清醒的認知,顧曉霞點點頭,換了話題:
“我昨天去市場那邊的時候,碰到了那個楊大姐,和韓芳,她們一起在賣飯呢,韓芳還拿著一本書抽空看著,我看到她們的時候,她們也看到我了,給我盛了一碗湯飯,非要我吃——味道其實挺好的。”
“嗯,現在她們過的應該是不錯。”李龍點點頭,“應該算是在市場上站住腳了。特別是天冷的時候,那些擺攤的能吃口熱飯肯定很開心。我以前也碰到過,她賣的飯只要價錢不高,生意會不錯。”
“嗯,我去的時候是中午,楊大姐說已經賣完一鍋了,這是第二鍋,一天賣三鍋飯,現在在攢錢,打算后面看能不能讓韓芳上個學啥的。”
“后面再說吧。”李龍聽出來顧曉霞想幫忙的意思,說道,“她不是在找韓芳的爸嗎?也不知道有沒有消息。”
顧曉霞明白了李龍的意思。楊秀蘭能不能在這里落戶還不好說,現在給韓芳找了學校,萬一到時找到了父親,再搬到其他地方去,那也是麻煩。
“來,試試這皮夾克。”顧曉霞想起來自己拿過來的禮物,笑著站起來說道,“看看合適不合適。我給我爸挑的那件就挺合適的,看看你穿這個……”
李龍站起來,穿去外套,邊從顧曉霞手里接過皮夾克邊問道:
“挺貴的吧?”
這時候縣里就有皮革廠,但只是加工皮革,加工好的皮革送到制衣廠里去做成各種皮制衣服,還有做皮包、腰帶、皮鞋的。
“不貴,不是給你說了嘛,”顧曉霞解釋著,“這是福利。快穿上試試。”
李龍穿上了皮夾克,顧曉霞幫著他把拉鏈拉上,后退了幾步,上下打量著,然后滿意的說道:
“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