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幫忙擺桌子。”李龍招呼著,“有個媳婦就是好啊,你這日子越過越好了。”
陶大強有點自豪的笑了笑,跟著擺桌子放東西。
沒一會兒楊永強也過來了,他手里也提著東西,是一盆鹵好的雜碎。
“這是我爸鹵的,我吃著怪好吃哩。”楊永強把鹵味放在桌上,跟著一起幫忙。
東西放好,李龍先讓老羅叔坐下來,然后自己落座,招呼陶大強和楊永強坐下來,他擰開酒瓶子開始倒酒。
“今天都喝點。年前的這個大活結束了,今年這一年也就差不多了。來,這一次咱們大家都出了力,你們兩個弄魚弄兔子,老羅叔在這里給咱們保障,我每次回來都有熱飯好菜吃,我呢,那就不用說了,這一趟現在算是結束了,來,咱們喝一個!”
李龍舉杯,老羅叔跟上,陶大強和楊永強兩個急忙也端起杯子,四個人碰了一下,然后都是一飲而盡。陶大強喝的是小香檳,他有點不好意思。不過也沒人說他。
“這瓶子酒,喝著和散酒就是不一樣啊。”老羅叔喝完放下杯子,抹了抹嘴,感慨的說,“也就是跟著你們,我這才喝上瓶子酒,以前覺得時不時的能喝杯散酒就不錯了。”
“吃吃吃。”李龍笑著說,“剛才第一杯,找個由頭,現在咱們先吃。”
屋子里熱,大家先后把棉衣脫掉,穿著絨衣或者秋衣邊吃邊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李龍打開了燈,四個人邊吃邊聊。
“……要說這日子啊,還是現在好。”老羅叔年紀大了,又喝了酒,習慣性的對比起來,“以前是吃不飽,那時候別說肉了,能吃上東西就不錯了。俺們打完仗,回家種地,就想著沒啥事,把生活過好……”
李龍想起來后世被尋找出來的一個個戰斗英雄,他們幾乎個個都是帶著勛章或獎章的。他們沒有想要什么待遇,打完仗復員回去,就老老實實種地或者做工。在他們看來,他們所做的這些事情,真的不算什么。
而后來的人們,享受了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的人們,聽著他們講戰斗經歷,有些幾乎是不敢相信。
而那些有著不可告人目的一些大v會否認他們的功績,說他們所做的事情是正常人做不出來的。
只能說,他們低估了英雄老兵們想要為后輩打下一個和平環境的決心。
眼前這位就是這樣的,他打了仗,他并沒有覺得自己是英雄,和那些被最后發現的英雄老兵一樣,他覺得自己和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相比,他們還活著已經很幸運了。
樸素的老兵思想。
“現在能吃飽了,那也多虧老羅叔你們當時打贏了那一仗。”李龍端起杯子說道,“以后沒誰再和咱們打仗了,日子會越過越好,你老就慢慢享福吧。”
“現在就享福著哩。”老羅叔夾了一筷子鹵下水邊吃邊說道,“那時候打仗吃的就是炒米炒面,哪能想到還能天天吃到肉?”
“那也是你們應該享受的。”李龍端起杯說道,“來,咱們給老羅叔敬一個。要不是他們打了仗,咱們現在還不知道過啥日子哩。”
現在的人其實沒有那么深的印象,對于當時的立國之戰和后來的自衛反擊戰其實感受并不深。畢竟現在還沒網絡,沒有那么多人去講那些戰爭的歷史意義。
李龍兩世為人,從吃不飽的經歷到最后吃到三高——雖然病了,但實實在在是吃出來的。
那好日子哪里來的,不就是這些老兵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嗎?
他看著老羅叔滿是皺紋的臉,想到了曾經一位老爺子用方言給記者說“還想到三八線上浪一回”,兩者的面孔重合起來。
說大點這就是革命樂觀主義,往小里說,這是真不怕死——為了后輩們能過上好日子,真不怕死!
“可使不得……”老羅叔也端起了杯子,笑著說,“和那些倒在戰場的戰友相比,我們已經很幸福了,國家還給發錢……”
這話何其相似——他們并不覺得自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