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有點沉重,沒有經歷過網絡洗禮的陶大強和楊永強不知道咋接話,李龍便換了話題,問陶大強:
“大強,這一年了,日子好過多了,想沒想過接下來咋打算?”
“我?”陶大強也沒想到接下來就輪到自己,他摸了摸腦袋,憨笑著說,“我覺得現在就挺好。手里有余錢,家里有余糧,我還結婚了,接下來等著生個娃,我覺得日子就這樣夠享福了,往后可就不敢再想了。”
行吧,不說胸無大志,只能說先前窮日子過的久了,現在只想安安穩穩的過個平淡的幸福生活。
也算是一種追求了。
“那你不打算來年多掙些錢,把你家的房子給翻蓋一下?你后面有娃了,現在的屋子可就不咋夠住了。比如攢些錢,蓋個磚包皮的房子?”
磚包皮的房子在現在其實已經是是很好很昂貴的房子,和《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安給家里箍的那個帶青磚瓦口的窯類似,就是用土坯蓋房,最后再用磚外面包一層,從外面看是磚房,其實里面芯子是土坯。
這樣的房子可不是樣子貨,在北疆來說,土坯房冬暖夏涼,其實是最合適的。等到二十一世紀,大家都蓋了純磚房,好看是好看,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磚房的缺點就體現了出來,大夏天外面熱,屋子里也熱。因為磚頭比土坯導熱性好,那么外面曬熱了,里面也就熱了。
土坯房就不一樣,導熱性差,外面熱了里面還是涼的。
冬天也是如此。屋子里燒著爐子架上火墻,土坯房外面冷,傳導到屋子里的寒氣少,屋子里的暖氣傳出去的也少,所以才能冬暖夏涼。
但純磚房冬天散熱快,需要燒更多的煤,好在等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國家給了外墻保溫的補貼,家家戶戶搞了外墻保溫,會好一些。
但這又催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有了外墻保暖,村子里有些人家在縣里買了樓房,冬天上樓開春化雪進院。這進院的時候,因為有外墻保溫,屋子里的潮氣寒氣不好排出來,外面都大太陽了,很暖和了,屋子里晚上卻還冷,還需要架爐子。
最后就又搞了電采暖補貼,那些冬天上樓的人家就把電采暖打開,保持十度的溫度,這樣屋子里始終在零上,沒潮氣——不過一冬天得燒一兩千塊錢的電,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蓋磚包皮?沒那錢,我才不那么燒包!”陶大強堅定的搖了搖頭,“就土坯房子就行,我是得蓋個大房子了,不然家里住不下,而且也不太方便。”
李龍不好深說下去,便問楊永強:
“你呢?永強,你咋想的?”
“我?”楊永強正在撕吃著一條油炸小鯽魚,聽著李龍的話,三兩口把那魚吃完,把手上的油在衣鞋上胡亂抹了一把,然后說道:
“我打算多掙錢,先把我妹妹供出來,能考個中專或者師范,那就最好。等她考上了,我再想著蓋個磚房,就磚包皮的那種,蓋的大大的,亮亮堂堂的,到時全家搬進去。對了,到時候我也娶媳婦了,嘿嘿,那時候弄個自行車騎上,家里干活弄個馬車。”
“你們兩個就沒想著家里干活弄個小四輪拖拉機?”
“小四輪?嘿嘿,能弄個螞蚱腿我都能做夢笑到天亮了!”陶大強這會兒是真的敢說,“那一臺不得好幾千!掙到啥時候去哩?”
“明年要土地承包了。”李龍說道,“到時看能不能多承包一些地,然后種點掙錢的東西,我打算到時好好謀畫一下。”
李龍這么說,陶大強和楊永強兩個互相看了看,然后陶大強說:
“龍哥,你種啥我種啥。我爹要是不愿意,那就我那份地跟著你種。”
楊永強沒說話,就是點點頭,表情是很堅決的。
“那到時我打聽清楚,弄好了給你們說。”李龍說道,“咱們小打小鬧能掙些錢,我能掙的多些,你們掙的少些。后面呢,如果種地方面能賺到錢,那一把能賺不少,到時不管是蓋磚包皮的房子,還是攢兩年搞個拖拉機都不成問題。”
現在一輛小四輪拖拉機,十二匹馬力的,差不多在五六千塊錢。螞蚱腿要便宜一些,不過動力可能還要低一些。
而現在一塊磚差不多三分錢,蓋磚包皮的三間大房子用差不多一萬磚,而全磚房得六七萬磚——當然是大房子,建筑面積在一百四五十平方,里面有小隔間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