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錢在自己來說不多,但對于隊里普通百姓來說,很不少了。
半個月的時間不到,三個人差不多一人能分個四五十,相當于一個三四級工的工人工資,過個肥年是肯定沒問題了。
所以說,資源多了,其實掙錢的辦法不少。就像賈衛國,哪怕身體弱一些,野地里有兔子,套兩個就頂工人四五天的工資,而且這是大冬天,閑時有這個收入,不比天天在家里呆著或者去打牌好?
李龍以前是覺得北疆哪里的農民應該都差不多,直到后來隊里組織旅游,轉過不少地方后才發現,其實自己所在的村子里的人無論是維權意識還是賺錢的想法,還是行動力,都是很靠前很主動的。
并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有這主動找法子賺錢的意識。有些地方的農民真的是扶不起來,只能看到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有資源不知道利用,自己的權利自己不知道爭取,就只會內耗。為了屁大點事情和鄰居吵個不停,卻不知道多想著怎么把生活過好一些。
把魚整理一下,李龍把狗魚撿出來,從廚房里找來盆就在這里開剝了。
他把開剝的狗魚分成兩份,一份放在廚房,一份自己端著回到馬號。
老羅叔正在聽收音機,李龍便去了廚房,燉了狗魚湯。昨天晚上喝酒算是折騰了一下,正好用這狗魚湯補補。
冬天也沒啥好材料,就用油先把狗魚煎一下,放姜加水使勁的熬,魚香味兒很快就飄出來了,熬了半個小時,狗魚肉都快離刺了,加點蔥花和曬干的香菜,盛碗里端出來,那味兒,絕了。
老羅叔聞到味兒出來,看著李龍做好的魚湯樂了,說道:
“小龍啊,這是鮮魚吧?味兒太好了!”
“嗯,梁家老二送過來的,我就直接做了。這么好的魚,凍著就可惜了。大冬天,難得!老羅叔,你等會兒,我這邊再弄個菜,一會兒就好。”
晚上魚湯喝著舒爽,兩個人都沒吃多,就是習慣性的飽個肚兒。
“小龍啊,跟著你吃飯,我這邊都快得富貴病了。”老羅叔邊吃邊說,“以前就算夏天干活那一天也是兩頓飯,哪有晚上吃三頓飯的?最多就尋么個干窩頭嚼兩口。現在天天吃三頓,這后面可不好改了!”
“改啥?以前咱中國人就一天吃三頓。我聽說啊,還是讓那通古斯野豬皮看不慣漢人過好日子,才讓改哩。”李龍把上一世從短視頻里不知道哪里聽來的話講給了老羅叔。
“通啥?野豬皮?”老羅叔怔了一下,沒聽懂。
李龍開始賣弄他從短視頻里聽來的知識:
“就是清朝的長辮子的那滿族人。那個叫努爾哈赤的,那話翻譯過來就是野豬皮。他們住的地方就叫通古斯。”
“這樣啊。”老羅將信將疑,“小龍啊,沒想到你還懂的怪多哩。”
“那是,我天天看書哩。”李龍開著玩笑,“書里講的東西多!”
他記得大哥家里還有一本專門講努爾哈赤“起義”的書,怎么以十三副鎧甲起家,怎么號稱滿清,怎么打敗昏庸腐敗的“大明”,那里面范文程還是諸葛亮式的謀臣。
以前看著覺得沒啥,結合記憶一對照,嘿!
這算不算因為辛亥革命沒革徹底,所以才會有人寫出來這樣的書?
好吧,賣弄完,收拾完,李龍出去放了放水,給爐子里壓好煤,便打開燈翻看起了自己這一次過來買的“武林”雜志。
以前看著真是挺精彩的,現在從頭看射雕,怎么感覺里面坑那么多……想罵人的感覺。
這算代溝,還是理解不能?
算了,慢慢看吧,李龍翻看其他的小說的時候,甚至還有種我也能寫的沖動。
當然也只是想想,眼高手底真是通病。
不知不覺就睡了過去。
因為睡的早,第二天起來的時候還不到八點,天還黑著。
李龍爬起來,沒想到廚房里亮著燈,老羅叔已經在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