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扭頭看過去的時候,發現喊他的人是玉素甫,那個賣和田玉的販子。
玉素甫并沒有跑過來,他在那邊路邊上擺著攤子,只是往這邊走了幾步,時不時的還要回頭看看攤子上的東西。
李龍便走了過去,到了玉素甫跟前,李龍笑著伸出手來說道:
“你好你好,玉素甫老兄,你怎么在這里擺攤了?以前你的玉石不是都賣給玉器廠的嗎?”
玉素甫和李龍握了握手,嘆了口氣說道:
“我們這樣的人嘛,是從玉農和廠子中間倒手賺點小錢的。最近嘛,和田那邊有國營廠子開礦,玉雕廠從國營礦區直接拿料,從我們這里拿的料少了。再說冬天了嘛,玉農挖玉的少了,我們收不上來玉,就只能賣存貨,收的人也少。現在嘛,沒辦法了,我打算把手頭上的這些玉賣掉,然后去進葡萄干到南方賣……”
這話讓李龍聽著覺得有點荒謬——再怎么說,賣玉也比賣葡萄干要強吧?
不過隨后他就反應過來了。
現在是1983年,曾經的自治區首富就是賣葡萄干起家的。這時候不少人都背著一麻袋葡萄干,帶著一兜子馕,坐火車南下去賣,然后從南邊買來那邊的時興玩意兒到這邊賣。
這些人來回折騰,只要不被抓,那這些人大部分很快就成為這邊最先一批萬元戶,隨后就開始搗騰到其他行業,一步步成為各地州的杰出致富人。
這時候的和田玉真的很便宜,別說這個時候了,就是到了九十年代,后世挺貴的青海料也是幾千塊錢一卡車的賣——再過十幾二十年,幾千塊年就只能買一塊。
在白玉河那邊相傳有人弄了許多一級白玉礦石,放自己家地下室里用水泥給封住,也不知道是真假——要真的話,那放個二三十年,妥妥的億萬富翁。
當然,聽聽罷了,和翡翠賭石開出帝王綠一樣,都是傳說。
“那我看看你的玉石。”既然來了,碰上了,李龍就想著看看。反正這玩意兒買到手后放幾年,妥妥的升值,而且會持續升值。畢竟玉文化算是刻在華夏人民骨子里的。全世界獨一份的在青銅器時代之前還弄出來一個玉文化時代,這玩意兒已經在基因里了。
“好嘛好嘛。”玉素甫把李龍叫住也是這個意思。這個年輕人比自己歲數小,剛開始過來的時候還賣碧玉籽料,玉素甫雖然不至于看不起李龍,但還是有點優越感的。
但一次次碰面交往中他發現,這年輕人很厲害,至少比他厲害,不僅搞玉,還在搞其他事情,好像錢掙的也比自己掙的多、掙的快。
“你眼力很好嘛,我在那么遠的地方你都把我給認出來了。”李龍一邊看著玉素甫的攤子一邊笑著說。
“沒有辦法嘛。”玉素甫笑笑,“我們這樣的人嘛,做生意就講究個眼力。在這里擺攤嘛,想要把東西賣出去就得有雙好眼睛,不然的話看不到想買東西的人,那一天就賣不了多少錢。”
李龍點點頭,沒再說話,而是開始看起攤位上的玉石來。
玉素甫的攤位不大,用一塊毛毯打底,這毛毯大約就是一米二長,一米寬,上面擺著大大小小的玉石。前排都是小料,帶皮不帶皮的都有,不過最小的都是拳頭大的,最大的有足球大小。
這些玉石基本上都是籽料,白玉、青玉、墨玉都有,主要還是白玉,畢竟這年頭白玉的價格最高。
李龍一眼就看中了一塊重兩三公斤的白玉,上面一塊灑金皮,圖像有點像一個人盤腿坐著,很漂亮。
李龍一度懷疑這皮子不會是做假的吧?
他把玉石拿起來看了看,摸著感覺很細膩,有點涼,看著皮子很完整,沒有做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