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種打瓜打算怎么播種?”那位一邊給李龍秤種子一邊問道。
“點播。”李龍說道,“我打算到農具廠找人造個點播的工具,就是那種中間是管子,上頭有個機關,里面有種子,底下是一個尖嘴開口由上面的機關控制,往地里一戳,手一壓機關,尖嘴開口就能吐出幾粒種子,然后一松,尖嘴開口就合上了,這樣種起來會方便一些……”
這是李龍在后世種棉花玉米的時候從老街買過的工具,類似的還有手推式的輪式點播機。不用機器,人工推著就走,比剛才說的點播器還要方便快捷高效。當時買這個是為了補苗,畢竟每年開春時候的大風會讓播種損失不少苗,重播代價太大,補播用機器不好控制,就手動。
這玩意兒搞出來,在現在這個機械化還沒普及的時候,非常合用,而且原理非常簡單,李龍相信這玩意兒應該能有大用。
“你說的這個還真是……是你自己想的?”那個阿姨略一想就明白了,她有些意外的問道,“這個還真是個好東西!你在農機廠工作過?”
李龍汗顏,不過反正現在真正的發明者還沒出來,自己就先冒領了吧,他點點頭說道:
“沒有,我就是一個農民,自己瞎想的。畢竟手動點播,如果一兩畝地還行,十畝地以上,這種起來就太麻煩了,所以就想了這么個東西,還沒實踐呢。”
“肯定能用的。”那位點點頭,“其實你是可以和農機廠合作的。你把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給你制造,他們賣出去后還能給你分錢,畢竟是你發明的……”
現在已經是八三年,大家談錢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隱晦,國家鼓勵大家發家致富,所以憑本事掙錢光明正大。
李龍倒還真沒想這么多,但是現在這么一想,覺得這還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原本他想著直接去鄉里農機修理廠找人訂做一個就行了。但現在看來,鄉里的農機修理廠就有點小了,至少也是石城東方紅拖拉機廠這樣的企業才行,烏城的也不是不行。畢竟普通的小麥、玉米播種是可以用機械化的,有專門的播種機。但一些經濟作物的播種就不好用那樣的播種機了。
比如棉花,后面專門出來的點播機、條播機等等。
這種東西算機械化的補充,市場很廣大的。
“來,給你稱好了。”阿姨把那袋子二十多公司的打瓜子在磅秤上過了一下,“二十一公斤半,能種十畝地吧。我給你開票。”
李龍拿票付錢,看著那袋子,再看看自己帶的袋子,似乎盛不下。他沒想到直接能買,拿的黑包有點小,主要是過來問。
“袋子你直接拿走,反正總共就這么點貨。”阿姨點數完錢,拉開抽屜放了進去,笑著說道:
“有什么問題還可以過來問。對了,以后如果我不在這里,你可以去八一農學院找我。我叫吳淑儀。”
“我叫李龍,謝謝您!再見!”李龍記下了這個名字,提著袋子轉身出門,走到門口,他突然又停了下來,從包里掏出個東西來轉身放到了柜臺,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同志,這個送給您,謝謝您!”
說完提著袋子匆匆出門去了。
吳淑儀愣了一下,然后看向李龍放在柜臺上的東西。
那是一塊和田玉籽料,比拳頭略小,棗紅皮,看著挺漂亮的。
“這小伙子,挺有意思哈。”吳淑儀拿起那塊籽料仔細看了看,她并不覺得這玉石有多值錢,只是覺得李龍還真是和以前碰到的顧客中不太一樣。
隨后就把玉石放進了兜里,繼續整理起柜臺里的種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