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看天了。
“下雪?只要下不大,那咱們還來。”楊永強把幾條鯽魚甩在了冰面上,說道,“下雪才好哩,下了雪,這冰面上雪厚,魚沒透氣孔了,只要有冰窟窿那還不撲上來?我聽大強說你們去年冬天掏冰窟窿的時候,一天能搞個六七十公斤……想想就覺得真是厲害!”
李龍笑了,那樣的場景也就最初一年吧。畢竟那時候大家都在貓冬,市場也不敢去賣,所以魚的存量多。去年一年,光自己家從小海子里就撈了十來噸魚了,這總量一下子少了那么多,現在每天還能撈二三十公斤魚已經不少了。
能有這么多魚還在于原來存量比較多,而且鯽魚本來就繁殖的比較快,其實已經明顯能看到,大塊頭的鯉魚、草魚、五道黑明顯比去年少了。
當然,就這些人撈是撈不絕的,只是會減少一些產量。畢竟一直撈到上一世李龍離開的那一年,中間大面積斷水好多次,等有水了,依然有魚。
中午要吃飯的時候,陶大強背著魚袋子,跟著李龍把魚放到李建國家里,然后他和楊永強兩個回家吃飯。
梁月梅喊他們留著吃,他們也不留。
飯桌上,李建國對李龍說:
“老家打來電報了。”
“誰打的?”李龍夾了一筷子咸菜放碗里,一邊扒拉吃著一邊問道。
“你二哥。”
“啥事?”
“說是過完年,老爹老娘,你二哥一家,還有你姐夫都要過來。”
“我二哥一家?”李龍愣了一下,“帶著娃娃?”
“是啊。”李建國表情有點復雜,“說是以后不在老家呆了,要在北疆發展。”
“那……”李龍也有點發愁,想了想說道,“我這幾天把馬號那里收拾出來,一間給二哥一家住,一間給我姐夫住。老爹老娘還住東屋吧。”
“現在也只能這樣。他們電報沒多說,我估計過兩天應該會來信。”李建國說道,“到時具體情況就知道了。”
“既然二哥一家都過來了,那老爹老娘估計也就打算在這邊定居了,這是好事。”李龍說道,“到時找隊長落個戶,把那邊的戶銷了,然后這邊把地給分上也怪好哩。一家人嘛,在一塊最好,我覺得弄不好以后我姐他們一家也會過來。”
“有這個可能。你姐夫那個人怪聰明的,也不是安份的人,去年在這里呆幾個月,掙上錢了,回去過那樣的日子,他肯定是不愿意的。”李建國也在分析,“不過你二哥和你姐一家就不好落戶了。”
“這段時間我也打聽打聽哪里能招工或者落戶,”李龍說,“不行就先住著,機會總會有的。”
他隱約記得后面各廠礦企業招工的都有,只是要求也挺高,畢竟農村年輕人基本上都是想往城里跑,當個工人,每個月拿著工資可比一年干到頭的老農強多了。
像李龍這樣的屬于絕無僅有的。
“也只有這樣了。真要說的年初進行土地承包,那到時候咱們多承包一些地,讓你二哥他們種著,也算是有個活干。”
李龍點點頭,總的來說,在北疆種地,或者說具體到在本隊種地,比在老家要強的多。怎么說弄一份十五畝或二十畝地,種一年到頭,去了要交的公糧和承包費,剩下的能保證一家人吃細糧還能有點節余。
當然,這是最底限的做法,李龍覺得二哥也不太會喜歡在這邊種地。
大哥是不愿意去做工,二哥不想種地,自己不想當工人,呵呵,咱這一家子!(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