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小伙子有錢,還識貨。”
“那你這開窗還真開對了,不然人家過來看窗戶關著,還以為你不賣東西了,那損失可就大了。你賣了兩個手鐲,這下廠子里也能交待了……”
李龍嘴角微微上翹,這就是所謂的雙贏吧?
坐公交車去了百貨大樓,李龍開始了掃貨行動。
干鮮果品是必買的,鞭炮也需要多買一些,零食以及一些干貨海產品也要買一些,還要給家里人都買些禮物。
這一次給顧曉霞買的是頭巾——這時候的小縣城女性還挺習慣圍頭巾的。給大哥買的是一雙皮手套。雖然家里用兔子皮給他做了一雙,但那兔子皮鞣制的不過關,有點硬。給李娟是一雙小皮靴,李強則是一套仿制兒童軍裝。
李龍沒在這里給自己買東西,他打算呆會兒去新華書店買幾本書來看。
在上一世經歷了各種信息接收,這一世在能解決吃飽吃好的問題后,最大的問題莫過于娛樂活動太少。
只有看書了。
畢竟上一世這個年紀還不怎么看書,后來有了手機看的就更少了。再到短視頻年代,人能看進長篇小說(傳統)的就更少了,現在反倒給了李龍這樣的機會。
畢竟這時候的經典還是比較多的。
烏城的新華書店有不少瑪縣石城沒有的書,李龍買了好幾本裝在袋子里。這里也有賣獵槍和小口徑步槍的,只不過李龍目前不缺槍也不缺子彈,從搶劫的那里弄來的雙管獵槍都還沒用呢。
零零碎碎的東西買了一大袋子還有一提包。這時候的帆布提包還是挺流行的,李龍也提著一個,帶著東西來到公交車站。在寒風里等了好一會兒,等車來,他擠上車,坐著到了火車站。
習慣性的又往擺攤的那里看了看,玉素甫還不在,李龍猜測他是不是已經湊夠了錢去往南方賣葡萄干了。
畢竟漢族人過年,他們并不過。而這個時候帶著葡萄干去南方,正好能賣個好價錢。李龍這一次也買了些葡萄干,打算過年的時候和瓜子、糖、花生一起擺在桌上。
在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葡萄干是好東西,通常能擺出來的人家家境都不錯。而再往后幾十年,紅棗、核桃葡萄干雖然在一般人家的果盤里也會擺,但就像南北疆人說的段子一樣,除非果盤里沒什么其他可吃的了,本地人才會去吃這三樣。
人,果然是善變的。
坐上車回到了瑪縣,李龍這一趟依然沒有碰到事情,他在猜測,某些運動是不是已經開始了?
不然怎么感覺烏城那邊的秩序都好了很多,火車站也是如此。
回到縣里,李龍背著東西到了大院子,把東西放下后,便開始分類。
有些東西要放在這里,有些東西是要拿回隊里的。給顧曉霞的要單獨放在一邊。
這時候顧曉霞還沒下班,李龍把東西分好后,開始做飯。
晚上顧曉霞回到大院,和李龍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了晚餐,飯后顧曉霞洗碗,李龍拿出了那塊頭巾對她說:
“這是給你的新年禮物,也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
“喜歡啊!”顧曉霞開心的笑著,“呆會兒,我把碗洗完,戴上給你看!”
“好啊。”李龍就站在邊上看著。
等顧曉霞忙完后,李龍把頭巾遞給她,顧曉霞把頭巾披在頭上,在脖子那里打了個結系上,左右扭了扭,笑著說:
“好看嗎?”
“好看,真的好看。”
雖然以后世的眼光來看有點土,但就跟《我的父親母親》里的人穿衣一樣,符合這個時代的衣著,那就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