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知道了。”小魏恭恭敬敬的說道。
這時候李龍已經離開了拖拉機廠,去往了老街。
既然這個拖拉機廠不需要自己的創意,那就找其他路子吧。
縣里也有農機修理廠,實在不行就去鄉里那個修理鋪先打幾個樣品出來再說。看來自己想憑后世在農機方面的“先知先覺”發點小財,還真不容易。
李龍坐車回到了瑪縣,看看時間該吃中午飯了,他去了楊大姐那里,吃過飯后,又去了縣農機修理廠。
縣農機修理廠的規模比石城拖拉機廠小很多,李龍只是說明了來意,門崗就讓他進去了。
這邊是一排平房,院子里雪清的很干凈,幾臺農機機械靠邊放著,后面的工間里還有機械操作的聲音,大錘掄起來砸下去的聲音等等。
李龍去了辦公室,發現技術股的門鎖著,問了辦公室的一位大姐,她指了指后面的工間,說人在那邊。
李龍離開平房,來到了后面的操作工間。這里其實是一個大棚子,四面是封閉的,不過工間的大門開著,盡管里面干的熱火朝天,還有爐子供暖,但李龍能感覺到,溫度并不高,工人們也是靠著不停的勞動來保持身體的熱度。
不是什么好現象。
李龍剛一進工間,就有人過來問他:
“同志,你找誰?”
“技術員在嗎?我有事想談一談。”
“趙技術,趙技術,有人找!”那個明顯是學徒的年輕人大聲喊著。
干活的人中走出來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他戴著滿是油污的手套,臉上也有一塊油泥,李龍注意到他正和其他幾個人一起拆著一臺柴油發動機的機套。
“你好,我是這里的技術員,你是……”趙技術打量了一下李龍,問道。
“我是咱們縣里一個農民,我這邊設計了一個比較方便的農具,想和咱們廠子里合作。”
李龍覺得自己在這里談這個有點格格不入,但既然來了,還是需要談一談的。
“啥農具?”一聽是農具,這位技術員倒是挺感興趣的,問道,“做什么用的?”
他問完不等李龍回答,又扭頭對那邊還在忙的幾個人說道:
“你們先停一停,我這邊有點小事。”
“就是說,個人手持式點播器。”李龍硬著頭皮說道,他現在發現,如果不說出來東西,只是虛幻的談合作,對方會和拖拉機廠的人一樣,把他拒之門外。
“這個啊,倒是有點意思。”趙技術想了想說道:
“要做一些應該也有用,但沒辦法大規模應用。咱們縣里現在的種植主要還是大規模農業機械化,播種機幾乎就把所有的主要農作物播種給涵蓋了。你這東西就只能在小塊地,比如菜地、自留地里用,前景不大。”
一句話就否定掉了李龍的想法,這讓李龍有點不服氣。
不等他辯論反駁,趙工繼續說道:
“可能你們覺得現在冬天我們比較閑,實際上現在是我們比較忙的時候。那些夏天秋天勉強拖著能用的農機現在閑下來了都送到我們這里來修理。你看,柴油機這些技術含量高的,鏈軌、犁頭、播種機配件等等這些沒啥技術含量,鐵匠鋪里能搞的也放在我們這里修理,我們根本就沒時間精力和人手去做這個。所以……我覺得你可以去你們鄉鎮的修理鋪或者鐵匠鋪看看。”
同樣的建議,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總之是不看好李龍說的這個手持式點播器。